寿险巨头定义或将重启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在大型寿险机构眼中,个人营销渠道不仅是改善业务结构的关键之音,沿用多年的老传统——人海战术,还能带动寿险和综合金融业务的发展。
“营销员的素质是寿险公司业务发展的基础。新华保险(36.10,-1.91,-5.02%)的代理人虽然不到20万人,但近十年产能和队伍都非常稳定,不论公司经历怎样的管理变化和市场波动。”一位大型保险公司高管分析称。
他认为,依靠高现价产品冲规模的寿险公司,投资领域主要在流动性高的股市和重资产的房地产,“如果单纯做投资,还不如直接设立投资公司,以保险的名义做理财实际上抬高了资金成本,承诺回报率都8%,加上费用和保险保障成本,寿险公司实际的投资收益率要到12%、13%才能不亏损,而行业的综合投资收益率平均不到8%。并不是可持续模式。”
“太保寿险业务转型调整的力度更大,银保渠道已经和法人团险部门合并,泰康人寿从年初也取消了对银保渠道规模的考核,都把精力聚集在有价值的寿险业务当中。”一位大型寿险公司高管对本报记者称。
年内仅1家寿险批筹
或许正是看到了不少中小寿险公司至今未能找到靠理财业务拉动规模的经营模式,有寿险公司高管甚至认为不少寿险业务已经开始出现“空心化”危机,监管机构至今对寿险牌照呵护有加。除了历史原因众多的中华联合寿险,今年以来保监会至今公布的批筹名单中没有一家寿险公司。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中华联合寿险筹备工作已经收尾,正准备向监管申请验收。一位该公司人士称,中华联合寿险将不会走依靠互联网和银保渠道经营高现价产品道路。
“一方面偿二代规则对寿险公司经营高现价产品有更高的资本要求,另一方面近期下发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限制了保险公司在未设置网点的区域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健康险、万能险、分红险等产品,这对中小新公司依靠理财类产品建规模设了不少限制。”他预估,公司开业后将更多依靠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如电视、手机等行业)合作销售寿险保障类产品。
新批筹的11家机构中,有包括珠峰财险、海峡金桥财险、安心财险等在内的6家财险公司;其余是专业保险公司,包括新华卓越养老险公司、阳光渝融信用险公司、东海航运险公司,以及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这4家新机构都是完善成熟保险机构的牌照配置,分别隶属于新华保险、阳光财险、人保财险以及人保寿险。
而今年新开业的11家机构中,2家寿险分别是上海人寿和国联人寿,财险公司有中路、合众以及恒邦,专业公司包括中国铁路财险自保和中原农业保险,资管公司有华夏久盈资管、英大保险资管、长城财富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