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4家上市保险公司半年报相继披露,保险公司在负债端和资产端承受的双重压力露出“冰山一角”。一方面,多家上市险企盈利出现下滑,市场主体竞争格局持续,业务结构调整回归“保障”的需求显现;另一方面,保险资金运用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投资收益和未来配置优化面临压力,大类配置渠道之间的重心转移或将成为选项,而各家公司在投资机会判断和选择方向上也出现差异。
以目前二级市场部分个股的价格来看,不排除年末再有保险资金尝试举牌,但对应的案例或举牌资金量将有限。此外,民营保险资金仍将在二级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洗牌”加剧
随着
新华保险于8月30日晚间发布半年度报告,A股4家上市保险公司的中期业绩披露完毕。数据显示,上半年,
中国人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3.95亿元,同比下降67.0%;总投资收益为508.41亿元,同比下降49.1%。中国
太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42亿元,比上年度末减少45.6%;总投资收益216.41亿元,同比减少31.9%。新华保险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3.33亿元,同比减少50.6%;总投资收益162.93亿元,同比减少48.2%。
数据印证了此前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三家公司发布的2016年中期业绩预减的判断,投资收益下降以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变动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略有不同的是,中国平安(34.220, 0.01, 0.03%)成为A股上市保险公司中上半年实现净利润正增长的公司,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7.76亿元,同比增长17.7%。这被业内解读为与其多元化的业务结构有关,在利率持续下行、资本市场持续波动的情况下,其利润调节空间相对较为明显。
业绩下降使得各家保险公司开始关注负债端和资产端的转型优化,前者聚焦“推进保障型业务发展”,后者则定位于优化资产配置结构。中国太保管理层表示,下半年将进一步推进保障型传统险发展,预计新业务价值率会呈现逐月上升态势,下一步将坚持专注保险主业的战略,发展产险、寿险、农险、
健康险、
养老金管理,坚持保险和投资双轮驱动,聚焦期交业务,形成“大个险”格局。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产品策略将呈现多元化,在下半年强化保障类业务会进一步强化。另外,如果利率环境发生长期改变,会考虑调整部分产品的保证利率,相应方案目前已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