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为单身女儿投保
在保险营销员的推荐下,2008年12月,林阿姨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运筹”慧选投资连结险和“岁月流金”两全(分红型)险,后又在2009年年初追加购买了一款“福享未来”养老年金保险。在保险合同上,投保人都是李阿姨,被保险人则都是女儿朱芳。
这三个保险均有身故赔偿约定,按照保险合同规定,签订这类保险时必须要有被保险人的签字确认,以防潜在的道德风险。然而在前后两次签订保险的时候,林阿姨的女儿都在公司上班,只有退休在家的林阿姨一人,于是她便自作主张在被保险人签字栏上代女儿签了朱芳名字。
潜在风险偶然发现
有一次,林阿姨的好友、同样是做保险代理人的范阿姨偶然中发现林阿姨这三份保险存在巨大的隐患——由于在签订合同时林阿姨代女儿(被保险人)签了字,因此将来一旦女儿发生不测需要向保险公司索赔时,保险公司很有可能会拿出“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这一合同条款,并指出当年投保时被保险人没有签字,以此理由判定合同无效并拒绝赔偿。
林阿姨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于是马上打电话给原来的保险代理人,却得知他已经不做保险了,并告知“有问题直接打电话给保险公司客服”。然而据林阿姨称,她几次三番给保险公司打电话,告知实情,并要求或重新签订保险合同或取消保险合同,但保险公司却一味推诿表示“知道这个情况了,已经做了记录了,将来没有问题的。”
老法无效新法有效
保险公司越是这么说,林阿姨就越是不放心,也越是生气。于是一怒之下讲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决该保险合同无效,并要求保险公司退还她已经支付的保费共计13万余元。
为了能够证明当时投保时自己的确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代女儿签字的,林阿姨几次三番打电话请当时的保险代理人出庭作证,而这位代理人离开这行后也不再有所顾虑,在庭上“仗义执言”,表示自己当时为了尽快签订合同,从未和林阿姨说过这类保险合同必须由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方能有效,在林阿姨代女儿签字前也曾有过犹豫,也是自己告知代签没有问题的。
那代理人的证言是否能帮到林阿姨呢?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