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了解,很多寿险公司在招聘时都采取这种方式。尽管“诚信为本、诚信经营”几乎在每家保险公司都被奉为圭臬,但因销售误导引发银保“退保潮”、“聘才不诚信”等现象仍屡屡发生。这其中,既有可控因素,更有不可控因素。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保险这个行业的声誉。
“潜规则”暗流
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某老者排队在保险公司营业大厅办理业务,问及缘由才知,他的银行存款不知为何变成了保险公司保单。当事人一般会说,当时存款时也不记得自己说了些什么,结果就成这样,“关键是钱取不出来了”。
类似的事情媒体多有报道:一客户3万元存款变民生人寿“金镶玉双全保险”保单,1年后因退保损失2380元;一老人建行存款变人保寿险“盛世富贵两全保险”保单,退保后一万只能取出5000多元;生命人寿某省分公司营业大厅也曾迎来一位大妈,大吵大闹,称自己儿子被骗买保险,强烈要求退保。10月30日,武汉楚天金报一篇提名为《武汉银行“办存款”陷阱多存单变保单每年交1万》的文中也曾阐述“一些市民到银行去存款,不料遭银行或保险公司驻点人员诱导,误买了保险,或被深度套牢,或忍痛割肉,其中以中老年顾客居多。”文中还列举了四个客户的投诉案例,以增加事件的真实性。深入了解这些客户的经历后,其实有些事也不全是保险公司营销员的问题,不管是谁的问题,都严重影响了这个行业的声誉。
去年上半年,《保险中介》杂志记者曾接到三位同学投诉:他们被合众人寿保险公司招聘过去,美其名曰是“打造千人精英计划”,三个月后这三位同学诉说都是骗人的,当初承诺的事宜都没有兑现。另外,平安人寿在招才纳贤中做得也有不诚信之处。10月19日,本刊记者也以应聘者的名义参加了平安人寿某营业区举行的面试。之前打电话通知的是保费续收方面的内勤岗,面试时却一直在问及带团队方面的问题,还表明招聘就是为了要人带团队,其言语前后有严重的不符。此类现象一传十十传百,保险业声誉正在经受着严重考验。
保险业界人才辈出,稍稍了解便可以发现很多人身上都有吸引我们的个人魅力。中国平安人寿荆州中心支公司总经理王斌也向《保险中介》杂志记者表达过类似的困扰:“我们与别人接触,大多时候都会得到对方称赞‘人不错!’继而话题一转,‘只是这个行业……’什么时候这个行业名声变好了,我国的保险业就会顺风顺水了。
症结溯源
一方面是“退保”增多,一方面是招聘人才的不诚信。究其原因,不外乎都是利益的驱使。
银行提供经营场所,并且银行自己的营业员参与推销的保险产品。银行内定销售任务和指标,层层落实,“赏罚分明”,与效益挂钩,完不成任务受罚,而一旦推销“成功”,就可以获得佣金收入。
于是在利益的趋势下,加上客户的(特别是年长者)理解力有问题,一些未能表达客户真实意思的保单出现了。也有把银行产品与保险产品混淆夸大收益,经客户明白后一般已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也许是客户想取款时才知晓,这就造成了退保的出现。本来就不景气的保险声誉市场变得更加惨淡。“保险公司是骗人的”观念便更为流传,形成了恶性循环。同理,在保险个险市场上营销员们也面临着“要赚钱”的压力,夸大保险功能的营销方法也就见怪不怪了。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