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我国寿险业坚持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稳增长,努力克服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但是,行业仍然存在着产品竞争力下降、销售渠道有待改进、资本补充渠道狭窄、资产管理能力不强、社会形象亟待改善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看待行业发展形势,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化解行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成为进一步推动寿险业科学发展的关键。
对寿险市场发展形势的判断
2011年1~10月,寿险公司规模保费9538亿元,同比增长5.5%。尽管个人营销、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渠道保持了较快增长,特别是主要价值来源个人营销渠道同比增长了17.8%,但由于银保业务占比达50%,因此,银保业务下滑导致寿险总保费增速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总的来看,虽然寿险保费增速放缓,但结构调整在稳步推进,10年期以上期交业务同比增长10%,占期交业务比重提升至52%;传统保障性业务增长较快,意外险、健康险同比分别增长19.6%、15.4%;业务价值增长明显好于规模增长,2011年前三个季度前七大寿险公司(市场份额约84%)累计实现新业务价值413亿元,增速较新单保费增速高17.6%,寿险市场整体发展并未偏离正常运行轨道。对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寿险市场的发展形势,我们有以下几点判断:
近期寿险业发展面临外部形势的严峻挑战。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2010年下半年以来,寿险业在产品、渠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显现,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遭遇瓶颈。内外部因素交织叠加,给寿险业务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资金面趋紧,理财产品爆发式增长,挤压了银保业务的发展。与此同时,取消驻点销售、银行代理手续费持续攀升也限制了银保业务的发展。二是股市债市持续承压,投资收益不佳,保险产品竞争力下降,非正常退保上升。三是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持续下降,难以支撑保费规模的快速增长。至2011年第三季度末,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较年初普遍下降60个百分点;不仅部分中小公司,一些上市的大公司偿付能力也显着下降。偿付能力下降使得寿险公司的资本难以支撑业务快速增长,部分公司开始控制业务规模,特别是主动调减银保业务规模计划。
今后一段时期寿险业将延续调整态势。从近期看,欧债危机影响仍在延续,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国内宏观调控成果显现,但短期内宏观调控的方向不会有大的改变,寿险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偿付能力压力已经超过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的2008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寿险业将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向次高速增长转变,并将进入转型期。这种转型既是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的必然结果;也是消化前期粗放式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内在要求。寿险业必须通过转型来顺应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势。预计2012年上半年将是寿险业最困难的时期,面临的增长压力最大。
目前的调整态势不会改变寿险业长期较快增长的趋势。从长期看,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人均收入持续提升、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等寿险业长期向好的基础没有改变,行业发展空间依然十分广阔,寿险业仍将处于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速的快速增长阶段。税收政策支持下的个人和团体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的发展,网销、电销等多元销售渠道的开拓,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医疗机构对寿险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都将成为未来寿险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当前寿险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虽然寿险业的发展前景向好,但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现阶段,寿险业在产品、渠道、资本补充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均面临较大挑战。造成这种局面的,既有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是行业多年来粗放发展没有根本改变的结果。
产品竞争力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集中度过高。目前,分红险在寿险业务中占比超过80%。不仅寿险公司之间产品缺乏差异性,与储蓄、理财、基金等其他金融产品相比也缺乏差异性,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较易出现业务大起大落。二是产品投资属性偏重,竞争力不强。目前,寿险业务大多是投资理财型产品,保障程度偏弱,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下行、利率走高的环境下,难以与其他金融产品形成竞争优势,销售难度增大。三是保障功能发挥不充分。寿险产品保障功能的发挥主要依靠传统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包括养老险、健康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等。一方面,此类产品在定价上受到2.5%预定利率上限的约束,价格偏高,对客户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尽管广大群众对养老、健康保障的潜在需求很大,但由于缺乏税收支持政策,难以激发客户的购买意愿。从国外经验看,养老、健康险业务的发展离不开税收政策支持。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