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补充渠道狭窄。寿险业要持续稳健发展,必须有充足的资本保障。2011年以来,资本市场的波动影响了保险资金运用收益,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普遍面临较大压力,业务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同时,也加大了公司的融资难度,提高了融资成本。与国外同业和国内银行业相比,我国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较为狭窄。除了自身业务经营的盈利外,外源性融资方式只有股东注资、公开上市和发行次级债务三种。
资产管理能力不强。寿险行业已经进入“负债驱动投资、投资带动负债”两个轮子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资产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寿险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保险资产管理主要委托内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比例管理比较严格。相对于快速变化的资本市场,保险资产管理的市场化程度、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关于中国寿险业几个重大问题的思考
寿险业长期较快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目前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全行业应以此共识为基础,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到行业内外部环境的严峻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坚持科学发展,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监管部门应在加强引导、强化监管、防范风险、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通过适时适度调整监管政策,服务于寿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准确定位,坚持行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中国寿险业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老话题。在寿险业发展的每个关键时刻,虽然存在种种曲折艰难,但行业都在坚持转型。比如,2008年,资本市场持续下滑,但惯性寿险理财型业务仍然保持了迅猛的增长势头,为了防范化解其中潜藏的风险隐患,监管部门采取了主动要求各公司调整业务结构这一在当时颇具争议的做法;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行业对于业务发展模式的选择有了进一步的共识。
当前,行业面临严峻的内外部形势,我们有必要再次强调结构调整的三原则,即寿险业必须始终坚持做能够发挥行业核心竞争优势的业务;做有价值的业务;做能够满足消费者真实保险需求的业务。回顾近年来行业的结构调整,总体来看,大多数公司已经认可并开始践行做有价值的业务这一原则;但在发挥行业核心竞争优势、满足消费者真实保险需求方面的工作仍存较大不足。寿险业科学发展的方向应该是以发展风险保障型业务和长期储蓄型业务为主,这也是寿险产品区别于其他金融产品,体现行业的独特竞争优势的地方。这样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提高寿险业的综合竞争力。此外,从监管角度来讲,寿险业的宏观审慎监管,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行业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否则就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
发挥行业优势,调整业务结构,大力推进产品、销售渠道和资产管理创新
争取政策支持,服务客户需求,促进产品创新。一是以大力推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为突破口,积极争取养老险、健康险等保险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发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的积极性。二是择机放开传统寿险、健康险、养老险的费率。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产品的合理定价,让利于消费者,促进保障型产品发展。三是引导行业发展优势产品。鼓励保险公司参与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的投资建设,搭建养老、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实现寿险业从提供单一保险产品的传统经营模式向提供综合保险服务的创新经营模式转变。四是推动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机制。鼓励公司细分市场、细分客户,开发有需求的产品。
鼓励和支持寿险业销售渠道创新。一是进一步完善个人营销制度。个人营销是寿险业核心渠道和重要的价值来源。应从提升素质、提高产能、增加收入、改善形象等方面入手,鼓励公司自主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营销改革方式和路径;适当调整或放开营销员销售佣金比例限制,提高营销员收入。二是鼓励银保深层次合作。将银保渠道定位为寿险客户资源的主要来源、业务价值的重要来源,鼓励保险公司通过互补的产品和服务以及资本纽带,与银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支持保险公司积极探索银行柜台外的创新销售模式。三是放松团险渠道监管限制,给公司更多的灵活度,激发发展活力。四是鼓励电销、网销、交叉销售等渠道创新,改革现有政策不适宜或滞后的地方,发挥新渠道借助电子化手段、经营成本低的特点和优势,促进渠道多元化。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