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深度评论 > 正文
揭开"寿险分红"的面纱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如果能用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我就不用再买大病附加险了。”尤其关注大病保障的消费者杨怡(化名)希望在保障大病的同时,保单还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或者说,希望在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保单还具有保障大病的功能。”擅长于精打细算的杨怡对记者说。

  “保障型”重焕光彩

  对杨怡来说,防范未来不确定的大病风险,是她有意购买商业保险的初衷。

  期待保障型产品的价格合理下降,已经成为一部分崇尚保障理念的理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事实上,不少寿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已经在此领域尝试突破。2011年,国内第一款细分被保险人健康等级的纯保障、消费型定期寿险引入中国并上市销售,依据消费者是否吸烟、血压、胆固醇等指标将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细分为6个等级,赋予不同的费率标准,为市场带来了更公平的价格,摒弃了被保险人仅仅被区分为健康体、非健康体这两类人群的传统做法,避免了健康人群对非健康人群的保险补贴。

  “产品价格的日趋合理,是寿险业回归保障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业内相关人士如是表态。在政策鼓励之下,保险公司择机开发更多高性价比的寿险产品,是引导公众“崇尚保障”消费理念和保险业“回归保障”经营理念的重要途径。如中国人寿升级包装上市的“国寿康宁终身重大疾病保险(2012版)”,发售后一直受到市场热捧,不难看出,突出保障功能的产品仍然拥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