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保险资金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随着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怎么看待保险资金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
六、正确认识万能险,有效防范潜在风险
得益于费率市场化改革,万能险的最低保证利率提高至3.5%,使得万能险的预定收益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多家保险公司的实际结算利率在理财市场上的竞争力由此显现;同时,无风险利率下行趋势明显,而保险理财产品在各类金融机构发售的理财产品有相对高收益率的竞争优势,所以受到部分以投资为目的的客户的青睐。由于追逐高收益的驱动,部分万能险尤其是高现金价值产品有可能存在资产错配风险。特别是通过互联网销售的产品期限一般非常短,大部分在一年以内,甚至还有几个月的,但为了保证高收益率,这类产品主要投资非标等长期资产,这种期限错配很可能提升保险公司的退保率,对偿付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当高现金价值产品兑付期来临,会加大保险公司现金管理的难度。而保险公司非自有资金具有特殊的负债特点,加之一些激进型的中小保险公司为了做大保费规模滚动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如果缺少后续现金流入,将面临流动性风险。所以,高收益、短期的万能险产品才会引起市场对万能险的诟病。
对万能险有清醒的认识,合理控制风险才有助于规避对市场构成动荡影响。首先,对万能险要有正确的认识。实际上,万能险并非“短期高现价价值产品”的代名词,虽然不排除个别公司会通过万能险短期实现保费的大幅增长,进而开展较为激进的投资情况,但整体上,保险业的万能险产品还是本着保证加理财的双向功能,绝大多数万能险产品资产配置上短中长期上是合理的。其次,万能险对偿付能力有要求,寿险公司考虑到偿付能力会避免资产错配。从偿付能力角度,万能险业务需计提保险风险最低资本,受到偿付能力的约束。2016年1季度数据显示,73家寿险公司整体表现稳健,59家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50%。最后,监管层面和公司层面都对风控有严格要求。中国保监会在2012年年初发布《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简称偿二代)》,2015年2月份,偿二代正式发布并进入实施过渡期。2016年一季度起,“偿二代”监管体系正式实施。在“偿二代”的监管要求下,各家机构从资本金的角度会全面审视风险。同时,随着2015年下半年中小保险公司投资端和负债端的激进举措,保监会对于万能险的监管逐步趋紧,万能险成为重点监管领域。一系列的监管政策推出,也有效地控制了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例如2015年12月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准则第3号:举牌上市公司股票》、2016年3月的《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
近年来,万能险的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不断满足投资者日益高涨的保障和投资兼顾的投资需求。万能险保险的快速增加也得到了监管部门和保险机构的重点关注,尤其体现在如何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做好万能险的投资,对万能险保单购买人充分负责。一方面,保险监管部门不断加强万能险,特别是高现价万能险的监管;另一方面,保险机构在公司内部也积极做好万能险从产品设计、发行、售后管理、资金运用、风险管理等一整套完整流程,保障万能险在负债和资产两端的有效管理。对万能险风险的防范,显然有利于保险资金运用的健康持续发展及在市场投资中的长期稳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