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实现盈利。”5月5日,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施解荣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是其他寿险合资公司就没有太平洋安泰这么幸运。记者了解到,截至2009年4月底,开业时间满7年的13家合资寿险公司中,只有太平洋安泰和中宏人寿实现盈利。
5月4日,保监会公布一季度寿险公司保费数据显示,一季度外资(除友邦人寿为独资外,其余均为合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为115亿元,比2008年一季度保费收入(120亿元)减少约5亿元。而外资寿险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进一步降低,今年一季度外资寿险市场份额为4。56%,而去年同期市场份额为5。20%。
种种不利的数据显示外资寿险公司集体经历一个艰难的蜕变。2009年外资寿险公司半数将面临着投资成本和盈利期限之间的矛盾,或要求股东继续注资以求持续发展,或要求股东耐心等待盈利期限的延长,或面临着股东更换股权……“七年之痒”般的危机,正在上演。
增资缓解压力
虽然外资寿险公司整体上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位于外资寿险保费收入前列的公司仍面临资金压力。今年以来,中意人寿、华泰人寿、招商信诺等外资寿险掀起了新一轮增资潮。
在完成第四次增资后,中意人寿的资本金由2002年最初的2亿元增至2009年4月的27亿元(见本报4月20日报道《中石油加权合资保险“国进外退”或成趋势》),是目前合资公司中资本金最雄厚的一家。从5月份起华泰人寿原本的中资身份就变更为外资身份,实际上是准备接受美国ACE保险集团对华泰公司的增资。此外,招商新诺的资本金也从3。2亿元增至3。6亿元。
自2008年以来,增资幅度相对比较大的还有信诚人寿、中英人寿、恒安标准、海康人寿、联泰大都会人寿、华泰人寿。股东增资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地域扩张、分公司设立,要求合资保险公司资本金达到一定规模,应对扩张的成本投入。另一种情况则是因银行保险产品或投资型保险销售量较大,要求增加资本金,提高偿付能力水平。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