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市场竞争激烈、互联网冲击,旧有模式难以为继,险企改革难触根本
刘萍(化名),54岁,某国有寿险公司市级分支机构一级业务主管,从事保险工作16年。在今年春节过后,距离正常女职工退休年龄不到一年之时,选择了离开公司。
对于刘萍而言,所谓的退休与现在的离开没有任何差别,因为她并不享受任何职工保险。唯一的庆幸是,自己15年的社保已经交满,退休后不至于“颗粒无收”。
刘萍的情况,是诸多老保险营销员的一个缩影,在过去的22年里,这些人使中国的人身保险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的巨变,而这些人则从几年前开始,承受着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双重挑战。与此同时,培育了这些人的个人代理营销制度,也在遭受老龄化的考验。
当代理制遇上“老龄化”
在业内,与刘萍年龄相仿的保险从业人员,几乎都成为各大公司营销主管、营销总监等一线营销管理者的主要组成力量。但大多数人即使步入“老年”,仍然要接受代理制的考核,为佣金而打拼。
近年来,个人代理营销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现,高昂的成本,巨大的生存压力,销售误导频发,有关保险营销员的负面新闻更让人印象深刻。步入不惑之年的保险营销员们,正在和传统个人代理营销制度一起,面临着“老龄化”的大考验。
在业内,与刘萍年龄相仿的保险从业人员,几乎都成为各大公司营销主管、营销总监等一线营销管理者的主要组成力量。但能够“熬”出头,享受到公司为正式员工提供的各种福利保障者,却为数不多。在日常工作中,这些主管、总监与一线营销员一样,同样接受公司对代理人的经营业绩考核。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