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险“独具优势”
与监管层更加关注商业保险的保障功能不同,商业保险机构对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商机显然“心动不已”。
“美国医疗照顾产业在GDP中的占比高达12%,其中跟长期护理相关的产业占比约为10%,即2500万美元左右的规模。”在泰康人寿副总裁刘挺军看来,如果按照十二五的规划,中国整个医疗产业保守而言能达到5万亿元,以10%的国际经验数据来测算,那么我国的长期护理相关产业的年增长将达到5000亿元,如此巨大的增量无疑对商业保险机构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刘挺军介绍,从近几年开始发端的养老服务业市场来看,我国养老服务业基本形成了“四大模式”。第一个是泰康作为始作俑者,引领着金融行业跨界经营,将养老金这样一个财富管理手段与养老社区的持续护理结合起来。第二个模式是众多地产商在产品细分的过程中开发各种各样的老年住宅,比如万科社区的嵌入模式。第三则是传统的居家护理模式。第四则是正在蓬勃兴起的小规模护理机构,把很多社区、厂房改造成一两百户甚至是几十户小规模的护理机构。
“实际上,这四种模式各具特色、都有生命力,但是它解决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状况和不同收入层次的服务需求。”谈及保险公司参与养老服务市场的竞争优势时,刘挺军说,养老服务市场中大致有三组力量,分别是保险公司、房地产商和零散的小规模护理机构。与房地产商相比,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谋求的是长期稳定的回报,因此在这方面的投资能熬得住,而房地产开发有20%到30%的资本金、30%银行贷款和预售,因此很难适应养老服务市场的长期性投入模式。于小规模的护理机构而言,零散经营的模式使之很难形成规模,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可持续运营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总体而言,保险公司兼具资金实力优势、客户优势和商业模式优势,因此更能够扎实做好养老产品和老年的护理服务。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