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罗列了25种最可能出现“乐退族”的职业,包括CEO、医生、律师、媒体人等。相比中国“乐退族”“1.1亿元人民币”的标准,美国人的“乐退”门槛并不高。美国雇员福利研究中心2009年8月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人有1200万元人民币就能维持“乐退”的生活。
欧美人兴起“退而不休”
在美国,“乐退”能风行20年,主要原因是美国长期处于低通胀状态、物价相对平稳,而且美国是个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主的低税国家,中高收入阶层可以较自由地安排退休计划。年收入在5万到12万美元的美国家庭被视为中等收入阶层。这部分人群在美国人中占的比例很大。通常他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工作和养老金的积累,在退休时,基本都可以实现“乐退”的生活标准,生活既有保障又有余钱休闲娱乐。
但美国现在却出现了另外一个潮流,有相当多的百万、千万富翁即便到了养老的岁数也退而不休。《华尔街日报》去年9月一篇题为“为什么富人从不退休”的文章说,在接受调查的2000名财产在150万美元以上的富裕人士中,有54%的人表示要在退休后继续工作。另有60%财富在1500万美元以上的人表示“不管年龄多大都要一直工作。”
英国的情况与美国相似。英国巴克莱财富管理公司近期公布一项名为“富豪们怎样定义退休”的调查结果时说,即便是百万、千万富翁目前也计划终生工作。调查显示,60%净资产达1500万美元的英国富豪希望在到达退休年龄之后仍然能保留工作。他们情愿减少去高尔夫球场的时间,花更多精力在开创新的事业和领域上,巴克莱财富管理公司称他们为“永不退休族”。英国媒体评论说,这意味着人们退休观念的转变。
以前,人们想着尽早挣到足够多的钱,以便到退休年龄之后享受生活,但现在远离熟悉的奋斗领域会给富豪带来强烈的失落感。正因如此,80岁的F1掌门人伯尼?埃克莱斯通在接受德国《图片报》采访时表示:“对我来说,退休就意味着死亡。如果我在早晨起来,发现自己没有问题要考虑或操心,那么醒来的价值就不存在了。”
对于更多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而言,“退休”这个概念也早已远去。CNN曾报道说,尽管谈论“乐退”的美国人很多,但这几年真正有勇气去做的并不多,由于金融危机,80%的在职者非但不想“乐退”,反倒希望退休后接着干下去。《华尔街日报》称,有限的存款、缓慢的工资涨幅、投资收益的下跌,以及日益高涨的物价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得工作到六七十岁。
据英国《每日邮报》最新报道,二战后的“婴儿潮一代”2011年将年满65岁。英国就业和养老金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约65.8万人在新的一年进入退休年龄,人数之多,前所未有。目前,英国男性65岁开始领取退休金,女性60岁开始领取。有专家提醒说,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到了退休年龄的人也不能轻言退休。
日韩不见“乐退”之风
胡润推出中国“乐退”报告引起了韩国媒体的极大兴趣,但它们谈论更多的是中国富人,而非“乐退”方式。《韩国经济新闻》等评论说,报告表明,赚了足够的钱之后,中国富人开始学会主动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享受生活。这是中国富豪们的新生活方式,值得关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