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传统型养老险 | 分红型养老险 | 万能型养老险 | 投连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养老险频道 > 传统型养老险 > 正文
汇中国式“养老焦虑” 聚居民养老险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如今,中国式的“养老焦虑”已显露无疑,为此我国需鼓励保险企业根据国情,加大对城乡居民个人保险保障模式的研究,将商业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结合起来,并加大对养老社区的宣传,促进城乡居民养老观念的积极转变。

  那些在养老保险制度确立前的职工,向他们支付的养老金由后来缴费者负担,由此带来制度成本。统账结合制度确立后,一些地方大量动用中人和新人积累的个人账户基金,支付当期养老费用,即“今天的缴费者养着昨天的缴费者”,因此形成规模巨大的“空账”。此前,主管部门唯一一次公布养的老保险“空账”还是原劳动保障部公布的截至2004年的数字,为7400亿元。

  郑秉文指出,“空账”规模的扩大,除了当初制度设计的问题,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养老金账户投资的收益率低于CPI,因此每年都要损失几十亿,如此积累,“空账”规模扩大是必然结果。在他看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保值应该包括三个含义:一是票面保值。100元就是100元,没有挪用和投资亏损。二是盯住CPI,否则就是贬值。三是保持购买力。过去10年,城镇社平工资增长率为15%左右,就是说每年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是下降的,达10%左右。

  “2009年,中国养老金累计结余1。25万亿元,五险累计结余1。93万亿元,但中国养老金账户投资的收益率不到2%,面对高于收益率的CPI,形成了福利的巨大损失。”郑秉文针对上述数字分析称,过去9年里,CPI平均为2。2%,意味着养老金账户每年损失几十亿元。同时,由于城镇社会平均工资过去10年平均15%的增长率,使得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这个观点与此前世界银行测算的中国养老缺口大致吻合。该报告称,以目前的人口与养老模式推测,2001年到2075年,中国养老金缺口达9。15万亿元,而这还未考虑货币购买力贬值因素。

  政府“兜底”模式需要改变

  中国式的“养老焦虑”在国内经济发展较快的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已显露无疑。以上海为例,2011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提供的一份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8月,占上海市退休人员89。12%的302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经低于全国社会保障的平均水平,与广州养老金每月2057元相比,上海要低386元。与此同时,目前上海城镇单位社会保障缴费率已高达44%。加上个人社会保险17%的缴费率,上海个人加企业联合的社会保险缴费率已达到工资水平的61%,几乎不存在继续上调的空间。

  作为全国最早迈入老龄化的城市,上海30年间人口老龄化程度一直位列中国之最,并于1993年起,进入人口自然负增长阶段。从2005年到2008年间,上海市以平均每年新增10万老人的速度发展。截至2008年底,上海市的老龄人口比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每3个在职的上海户籍人口要养两个退休者,而全国平均是3。2人养1个人。根据上海计生委在有关上海人口课题中进行的预测,在维持现行户籍政策和退休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到2020年,上海的赡养系数将急剧上升至70%,而至2050年,将高达90。1%,即接近于一个在职工作人员抚养一个老人。

  为此,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坦言“压力很大”。俞正声表示,目前上海的退休金是现收现支,退休金的收入来源不够,为此政府财政每年要拿100多亿元往里填。事实上,上海市在2008年曾经花了170多亿元,用于弥补包括养老金在内的社保窟窿,占当年上海市本级财政支出的18%。这其中大概花了70多亿元用于弥补养老金窟窿。10年前,上海市的养老金赤字只有7亿多元。但不断加速的老龄化,仍将继续拉大社保缺口。“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靠并提高财政支出比例为上海社保基金托底的情况将长期存在,甚至会越来越严重。”俞正声说。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