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传统型养老险 | 分红型养老险 | 万能型养老险 | 投连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养老险频道 > 传统型养老险 > 正文
老龄化加重,我们何以养老?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临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工补充保险、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此,该怎么弥补养老缺口呢?

  “就以基础条件在全国数一数二的北京市来说,现有养老服务床位数不到4万张,只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8%,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为5%至7%,我国亟待建设大量公办民助、民办公助、民办互助的养老机构。”全国政协委员景天魁举例说,与养老机构严重不足相呼应的是百姓日益强烈的养老服务需求,希望将来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远远多于政府预期。但有限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床位价格和位置等原因,床位使用率并不高,北京2009年的平均床位使用率不足50%,出现了2万多张的空置床位。北京市目前生活不能自理和半自理的老年人约32万,由于城区的床位少、价位高、机构不愿收等因素,这些需要护理型照顾的老年人难以入住养老机构,而据预计,未来5年将有47万老人需要护理型的照顾。

  此外,北京市政协委员介绍,养老机构的配套医疗服务条件较差,即使有医务室也难于应对老年病、慢性病的日常治疗和康复工作,公费医疗、社会医疗保险等制度尚未完全与养老机构衔接,入住老年人普遍存在医药报销难的问题。

  老龄化?建议

  建立以救助型、福利型和市场型养老机构为主体的机构养老体系

  建立起覆盖广泛的社会保障机制,不仅可以解决养老问题,而且可以刺激消费。全国政协委员刘荣玉提出建立共享型养老保障体制,建立覆盖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问题及“农转非”和失地农民的养老与医疗保险问题。

  杨超委员建议,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定位,着力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促进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协调发展。根据我国国情,坚持基本养老保险满足退休职工基本生活需要的定位,着重在扩大其覆盖面上下功夫,逐步将农村居民、城镇个体从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等纳入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来,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在基础型社会保障层面发挥主导作用。

  农村养老保险,一直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难点。刘荣玉认为,农村的重点应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济以及以保吃、保住、保穿、保医、保葬为内容的“五保”供养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老年生活保障水平,包括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及生活补贴水平;完善老年人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并应作为民心工程加以建设;发展养老院、家政服务、休闲设施、医疗保健等养老产业,清除阻碍非公有资本参与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体制性障碍,制定和完善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培育老年产品市场;鼓励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参与养老事业。

  不同于传统家庭养老和养老院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又称居家养老,除接受家庭照顾外,主要依托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网络和义工自愿养老服务,兼具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点,被认为是当前最为可行的选择。全国政协委员何小平说,“老人住在家中,但是养老服务却是由社会来提供。老人既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又能得到生活和精神上的照顾。”杨超认为,“社区养老作为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具有医疗服务专业化、社区规模体系化、资源配置成本低等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基本养老的需求。”

  就养老社区建设,杨超提出应该加大政府税收优惠力度,加大政府融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养老社区。何小平委员建议,每个社区要逐步建设各种设施,包括集中居住设施,如老年公寓、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等;同时建设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老年人护理院等医疗护理设施,还要在社区内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健身中心等文体活动设施;还可以提供入户陪护、紧急援助、送餐等服务。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