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男:如今,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增长最快的时期,在经济的带动下,当人们现有的吃穿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满足以后,他们便会未雨绸缪,更多地会考虑将来的生活。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条“经济链”:从一开始满足简单的住房和出行需求,到去银行存款,再到投资,最后将关注点落在“未来生活的延续”,即如何让老年生活过得更好。
近30年来,随着国民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他们对退休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退休后的养老规划不像以前那么单一,而是变得更加综合性,例如通过学习、各类娱乐活动,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可以说,人们的观念已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以往“工作是为了退休后不做事”到“工作是为了退休后有事做”。
《上海金融报》:面对养老观念的转变,国民是否已经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否能满足未来的需求?
方志男:我认为,依靠“广覆盖、低保障”的社会养老保险无法实现高品质的养老生活目标。友邦保险此前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及消费调查”报告显示,长寿和疾病带来的财务风险,是影响中国消费者无法获得足够“幸福感”的主要顾虑之一:60%受访者希望,退休后主要收入来源为社保基金和个人存款,却又有相同数量的受访者(60%)对自己退休后拥有充足资金维持生活不表示乐观。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