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安养老看来,“3+1”与“2+2”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将受托人和账户管理人捆绑在一起,提高了运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当然,这种变局的前提是平安养老在养老金帐户管理上的技术支持和专业优势。
一般认为,企业年金四个资格中,银行在账户管理方面比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更具优势。但实际上企业年金的账户不同于普通意义的资金户,而是全面管理年金缴费、待遇支付、税务、投资分配等的一种账户,这与传统补充养老保险的账户非常接近。“管理这类账户无疑是平安养老险的专长。”平安养老有关负责人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平安就自主开发运作账户型养老保险产品,历经十多年形成了十多款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管理的个人账户数超400万个,服务于不同行业的中外资企业超过7万家,资金规模超过400亿元,形成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强大的运营平台、成熟的IT系统和完善的服务手段。平安自主研发的帐户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集中式数据导入、人性化的网上自助查询、国际标准6∑的项目管理流程等,能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式的服务。”
以集中式数据导入为例:账户管理人需要录入海量个人信息,平安依托强大的全国集中的运营中心,有数千人的专业文档处理团队,通过国际先进的信息录入和影像采集系统,每一位客户信息的内容拆分为最小单元,系统随机分配,至少有两位随机分配的操作人员同时录入同一内容,从流程上杜绝了个人资料泄密,同时保证信息录入准确、高速。从这一细节可以体现平安在账户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用心为客户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他表示,目前在投资方面,随着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的扩大,平安养老也正在研究与其他专业投资机构开展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所以平安认为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3+1”模式更利于企业年金的管理运作,外部投资管理人的加入也能为客户提供更多投资组合的选择,满足日益增加的个人选择投资产品的需要。
刚刚公布的平安中期业绩报告多项指标显示,平安集团内部协同作战的效应已经显示威力。马明哲也在中期业绩报告说明会上表示,经过几年的培育,平安集团金融业务交叉销售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明显加强,成果显著。年金受托业务新增规模的12.5%及投资管理业务新增规模的12.7%都来自交叉销售。经过两年的集中,平安集团运营平台在提高服务效率、加强风险管控、降低营运成本方面已逐步显现作用,为综合金融战略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平安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整合的协同性得到了发挥。
共生共赢
从目前年金市场的情况看,不论是“2+2”还是“3+1”都有着各自长短利弊。专业人士认为,“2+2”模式让合作双方拥有更充分的利益对等地位,也更有利于合作机构伙伴之间长期稳定共赢以及权利义务上的制衡。在一些机构获得进入资格,但在年金领域的专业度上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还不能摆脱对专业的养老金公司的依赖。同样,专业的养老金公司也希望借力银行这样拥有庞大客户资源和渠道优势的伙伴。“3+1”模式可能更像是一种“一边倒”的合作模式。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太平养老并不急于取得第三种资格了,其总经理杨帆曾在某场合袒露过他们的发展思路。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