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他们不负责解释理赔
某前保险代理人说:“保单就是两三张纸,到合同便是本小册子,而到理赔时,则会出现一本厚厚的辞典,解释什么赔,什么不赔。”推销产品时,他们一向依照保单形容从简;签署合同时才会解释合同上的复杂条款;而到了理赔环节,这部分工作由专门的理赔人员负责,代理人就不负责解释了。有时投保人会把拒绝理赔的情况视做“合同猫腻”,其实问题不在你跟代理人签署的合同上,而在理赔解释环节。这种情况下,你没法追究代理人的过错。但他们并不是没有义务提醒你各种可能的情况,如果他们在签署合同时对客户解释清楚条款并充分提醒了注意事项,不忽略、误导或者过度夸大,理赔纠纷也是不会产生的。
9、他们的职业起点就是“杀熟”
用行话来说,这叫“带单上号”。保险代理人初入行,除了要考得代理人资格证外,还要先签一单,才能拿到代理人工号,在保监会注册,名正言顺开始卖保险。
培训时,师傅会直接教他们,先从身边的人入手,比较容易开单,因此,“大部分人会选择从自己的亲戚朋友开始销售,其实只要是他们有这个方面的需求,也是互利的事情。而这种方式也比较有效,业内叫‘缘故’法,就是依靠朋友慢慢推荐展开。”
“返佣”也是新人容易采取的“促销”方式。新人在开始时都会很艰难,但3个月不签单便会失去保险代理号,所以有的人便会用低价来吸引顾客,其实就是出让自己一部分佣金,某代理人说“靠这种方法一般干不长”,属于不正当竞争,而且也不挣钱。
10、保险代理公司的服务可能更好
如今,在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公司的代理人之间选择其一,多数时候,后者更值得推荐。且不谈许多大型保险公司创新不足、机制老化的问题,保险代理公司往往代理多家保险公司的业务,代理人可能在销售过程中帮你搭配不同公司的产品,这一点,传统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就无法做到。不过要注意的是,《保险法》规定,保险代理人在代为办理人寿保险业务时,不得同时接受两个以上保险公司的委托。如果有代理人向你同时推荐两家保险公司的人寿产品,他就是在进行违规操作,这样的代理人多半不可靠。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