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泰康人寿、中国人寿等险企启动养老地产项目,保险公司厉兵秣马、欲分享养老地产蛋糕的趋势愈发明显。
“当前,盈利模式未明是最大难点。”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不少险企表示将加快进军养老地产的步伐,但尚难找到实现盈利的范例,这让投资养老地产的前景也夹带着一层淡淡的迷雾。险资要尽快结束试水摸索阶段,收获养老地产的开拓成果,须迈过创新盈利模式、明确土地性质、深耕配套服务三道坎。
拓展保险产业链条
保险业之所以涌入养老地产的热情高涨,与相关政策鼓励密不可分。
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提出90/07/03模式,即老年人90%为居家养老、7%为社会养老、3%为机构养老。目前,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养老地产。在北京市国土局编制的《北京市2013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养老设施用地首次被纳入土地供应计划,明确将通过财政、土地供应等政策支持的手段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广东、四川等地也计划将养老综合用地纳入土地供给计划。贵州则明确,对于老年住宅项目用地,可以不通过“招拍挂”,而是由开发商与政府直接签协议出让,以减少土地成本。
保险资金在拿地方面无疑具有优势。在沈阳市东陵区泗水科技城19宗地块拍卖会上,46万平方米的地块大部分被合众人寿以养老用地的名义拿到。
在保监会层面,对于不动产投资已放松门槛,允许险资投资非自用性不动产、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及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账面余额合计调整为不高于本公司上季度末总资产的20%,改变了不动产不超过5%、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不超过10%的规定。这意味着20%的资产额度在理论上完全可以用来投资不动产。按照超6万亿的保险资金来测算,保险资金涉足养老地产的最高规模可达12000亿元。
“保监会现在的思路是鼓励保险资金进入民生领域,养老地产即是其一。保监会考虑放松这方面的限制,除了上述考虑之外,还有重要一点就是拓展保险公司的产业链。”前任保监会资金运用部主任孙建勇指出,“保险业目前有人身险、健康险、养老险等多种产品,同时为更好地实现保险服务,也和医疗机构有所合作,涉足健康管理行业,这都是现有的资源。如果把养老地产项目做起来,这些产品和服务将在养老地产平台上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保险业不再是卖出一张保单的一锤子买卖,而会在投资管理、医疗服务、地产投资等领域全面获益。”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