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一青海
朱祥福是青海省贵德县城西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今年11月,他将满60岁,从那个月起,他就可以开始领取每月85元的养老保险金了。
他一辈子没出过远门,也没见过啥世面,他只知道自己从2009年开始连续4年共缴纳了不到1000元的养老保险金,从今年开始他就有“工资”领了。
自2009年我国制定全国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来,约3.25亿中国人得以享受退休福利保障,朱祥福即将成为其中的一员。
“意外之财”低了点
朱祥福的家庭是典型的西北农村家庭,两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儿孙满堂。他家在当地还算不错,老两口没什么大病,儿子们都在身边,其乐融融。
朱祥福由小儿子“拔老”在西北,儿女们成家后就要“分家”,哪个孩子给朱祥福养老送终,他的房屋和田地就归哪个孩子,这种民间惯例被称为“拔老”。
朱祥福半辈子都没闲着,老了依旧闲不下来,除了带孙子,他还养了8头猪。每年靠养猪,他能挣一万多元钱。这笔钱朱祥福存得好好的,他想,自己都60岁了,出去打工也没人要了,将来老了走不动了,也不能全靠儿子,趁着自己还行,能多挣点就多挣点,尽量减轻儿子的负担。
今年11月过完60大寿后,朱祥福就可以领到政府发放的养老保险金了。对他而言,这笔钱就像是一笔意外之财,按照国家规定,交满15年养老保险金者,60岁后就能享受这份待遇。而2009年规定出台时,朱祥福已经56岁了,他只交满4年的养老保险,就开始受益了。
只是这笔意外之财并没让他太“激动”,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当地的消费水平,每月要买20斤面,还要买菜,买柴米油盐,一个月得400元才能养活自己。“有当然好,就是低了点。”朱祥福憨厚地笑了笑,“就算不用买粮食,85元还是不够呀。”
年轻人不参保是难点
朱祥福所在的城西村毗邻贵德县城,因迅速城镇化,如今村里仅保留了少量的农田,大部分村民的生活跟城里人没什么两样。失去土地的朱祥福一家,生活来源主要是两个儿子在附近县城打工的收入。
“为了鼓励参保,城西村五社的村民只要参保,村里就补助100元。”城西村村长马明清告诉记者。在城西村,村民的参保率已经达到了90%,朱祥福一家全部参了保。
青海省贵德县医疗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马德林在回忆2009年推行农村养老保险时说:“难度相当大,几乎没有农民支持。当时,120名干部包了119个村,驻村一个月。”贵德县局部是牧区,牧民们的生活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不少牧民没有户口簿、身份证,也从不拍照片。2009年,贵德县开始登记60岁以上的农村人口,起初得到的数据是1万多人,最终核实完毕时,减至8000多人。虽然贵德县总共只有8万多农民,但核实难度着实不小。
推行养老保险的难度则更大,直到人们看到60岁以上的老人真正得到了实惠,才逐渐开始接受。马德林说,目前仍未参保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年轻人觉得离退休还早,认为40岁以上才会考虑。那些农村年轻人在外面打工,一个月能挣几千元钱,却既不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也不参加农村养老保险。”
“现在到了一个节骨眼上,每年县里都会和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去年(参保率)是87%,今年定的目标是90%。”马德林说,年轻人不参保,是工作的最大难点。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