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投资建设的养老社区显然是属于最后4%的那一类。泰康人寿北京的养老社区定位属于中高端市场,如果购买保险产品,趸交起售保险费为200万,10年期交,起售年交保险费为20万。尽管听起来这个保险产品售价不低,但自推出之后,市场反响热烈:今年5月份开售,截止到7月底,已经有了80多位交费客户,要知道泰康的养老社区是在6月6号才举行奠基仪式,这些客户并不知道泰康究竟能将它建成什么样子。梁杰是泰康保险加养老类产品的第一批客户,他是北京的一位职业投资人,今年45岁。他告诉《财富》(中文版),在泰康推出这个保险产品之前,他就很关注养老问题,已经在寻找类似的东西,因此,当泰康的保险经纪人6月份打电话给他说有这么一个产品时,很快就下单了。梁杰认为他们这一代人指望下一代为自己养老不现实,因为下一代都是独生子女,有四个老人要养。从他个人的例子看,也不现实,他自己的儿子已经送到美国去念高中了,将来回不回国还不知道。梁杰自己是金融从业者,他认为泰康这款保险产品设计得很好,有三个特别吸引他的地方:第一,是给自己买了一个将来入住泰康养老社区的权利,而且他认为泰康这种民营企业服务比较好,做的养老社区应当不会差;第二,2015年泰康的养老社区落成之后,他自己的直系亲属就有优先入住的权利,而他和他夫人的父母年事已高,这个对他吸引力蛮大的;第三,他买的是保险产品,如果说20、30年后,社会上养老社区可选择的非常多,他对泰康的服务或者品质不满意的话,他也可以选择其他的,他在泰康买的这个保险的利益仍然属于他,并没有损失。说得更直接点,如果几十年后,他的经济状况改变了,住不起这种高端养老社区,他也可以将保险产品的利益兑现出来。促使梁杰下单的另一个因素是他目前正处在对自己的资产重新配置的时期,在此之前,他的资产主要配置在激进型的投资上面,比如股票和房地产,而现在他明显感觉自己步入中年了,应当增加稳健型投资的比重。梁杰告诉本刊,未来他计划将自己一半的资产配置在稳健型的投资上面,比如保险产品、短期理财、现金等,而剩下的另一半还是配置在激进型的投资上,比如股票和房地产。
去年,泰康人寿的保费收入为826亿,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今年上半年泰康再次录得同比7.84%的负增长,在6大保险公司中,降幅最大。但这一切似乎早在陈东升的意料之中,他在今年1月份的一次媒体聚会上就宣布“泰康将告别一味追求市场占有率的规模增长的模式,坚定向价值经营转型。未来将专注于寿险业务,放弃进军产险和银行业的机会,深耕寿险产业链,致力于提供‘从摇篮到天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打造保险嫁接养老社区的商业模式正是陈东升深耕寿险产业链这个战略方向的关键一步,为了保证养老社区获得成功,泰康确实做足了功课。据泰康之家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淑琴女士介绍,泰康北京的养老社区是请美国养老地产领域最著名的设计公司设计,但泰康也并没有完全食洋不化,在坚持国际标准的同时,把中国老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融入到设计中去,泰康相关的团队对于设计规划有非常深入的介入。为了保证建成的养老社区运营良好,泰康将自己成立相应的服务公司,组建团队。刘挺军介绍说,这是考虑到目前中国的养老市场还不成熟,为了保证服务品质,只能自己做,将来市场成熟之后也不排除与第三方合作的可能。泰康北京的养老社区与现有的竞争者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即提供全程服务。刘挺军介绍,在社区里面就会有一所小型老年医院,社区不仅面向活力老人,而且还会面向深度护理的老人,甚至包括失忆老人,直到临终关怀。陈东升希望泰康养老社区打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用他的语言来说,泰康的养老区就是一所开放的老年大学,要成为中国养老社区的第一品牌。他说:“我们有先发优势,但未来竞争还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爱惜自己的品牌,持续地积累、完善和向前发展。”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