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流行叫金主“爸爸”的时代。除去病态的资本膜拜,这种戏谑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体现的也是对出资方的敬畏。
作为医药行业的最终买单方,在中国大腿最粗的“爸爸”无疑是
社保,去年以来
医保目录新一轮调整以及医保支付价推出等一系列改革都在宣告,这个“爸爸”不再甘当沉默安静、没有话语权的老好人。与此同时,另一个“爸爸”——商业健康险也在不断壮大自己的肌肉。
高速增长,积极布局,上下游联动……有人说,这是中国健康险行业最好的时代。
行业整体增速强劲
增长速度是健康险行业火爆最直观的体现。
从2012年开始,商业健康险仿佛突然开了窍,就此步入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2012-2016年健康险保费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速高达42.3%,远远高于人身险的其他两大险种——寿险(14.9%)和
意外险(17.5%)的增速水平,并且同比增速呈现出逐年提升的态势。
在保监会近日披露的2017年第一季度保险业统计数据显示,1-3月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599.82亿元,同比增长36.88%。考虑到健康险2016年保费已经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67.71%,可以说当前健康险业务仍然维持相当强劲的增长势头。
一家主营业务为保险公司提供TPA业务的健康管理公司负责人告诉健康点,得益于健康险市场的快速增长,今年同期以来公司收入增长超过130%。
从几家上市险企的财务报告里也能一窥这种欣欣向荣。如同上述整理的数据所显示的,6家上市险企的健康险业务收入在2016年都实现了超过20%的高速扩张。其中,中国太平和中国平安的增速名列前茅,达到了51.7%和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