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端医疗险是健康险的合适么?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社会医疗保险给了我们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但保障范围有限,而商业医疗保险则是对自付部分的重要补充。那么,中端医疗险是健康险的合适么?
除了高速增长外,另一个好消息是“爸爸们”开始盈利了。过去商业健康险业务一直“未来很美好,当下很惨淡”。以专业健康险公司为例,“亏”字打头是持续常态。人保健康连亏11年,平安健康则是开业前3年未开展业务,之后的年份均为亏损状态。即使在财报中实现盈利的和谐健康和昆仑健康,要么是以
万能险业务为主,要么是靠着投资收益扭亏为盈,都谈不上真正理顺了健康险的业务思路。
在2016年,成立12年,以健康险为主营业务的人保健康,终于首次实现了盈利,由2015年的亏损人民币1.36亿元转变为2016年盈利人民0.03亿元。其保费收入占比最高的是医疗险(34%)和
护理险(59.3%);渠道方面,其个人保险渠道的健康险收入增长相当迅猛,增速达到了82%。
而在健康险利润方面,中国人寿的健康险业务利润总额由2015年的27亿元人民币上升至61.65亿元,升幅达到275.8%。
当然,总的来看,专业健康险公司的盈利依然没有办法短期解决。太保安联健康、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和谐健康以及昆仑健康5家具有可比数据的专业健康险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经营状况已全部披露完毕。5家健康险公司中有4家今年以来业绩亏损,亏损最多的昆仑健康更是单季度亏损2.58亿元。
在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市场的入局者也开始越来越多。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专业健康险公司只有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和谐健康、昆仑健康、太保安联健康这5家,除太保安联健康成立于2014年,其他4家健康险公司均成立于2005年和2006年期间。
不过从2014年开始,越来越多嗅觉灵敏的企业就开始涉足专业健康险市场。有保险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递交保监会希望成立专业健康险公司的牌照申请已经有50多张。至于其背后资本背景,既有国寿、
阳光保险等险资背景,更多的则是康美药业、东软集团、复星集团、阿里健康、美年大健康、桂林三金这些医药行业上下游企业。可以预见,随着健康险牌照的发放,健康险行业与医疗行业的天然互动也将越来越多。
人社部公布的2015年社保数据显示,尽管城镇职工医保基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支出增长速度的趋势得到扭转。不过,仍有6个地区的统筹基金可支付月数不足6个月。伴随着民众医疗需求进一步释放,医保未来穿底,绝非危言耸听。考虑到嗷嗷待哺的互联网医疗、线下诊所、基因测序等一众新医疗业态的期望,商业健康险的壮大至少给了不少行业从业者更大希望。
从无到有的中端险市场
2014年,《证券日报》曾在一则报道曾用笃定的语气地写道:“业内几乎没有人质疑‘国内中端健康险市场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这一观点,也不会有人否认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
这种潜力从大量内地居民去香港买保险即可见一斑。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数据,2015年内地游客在香港投保的新造保单保费占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4.2%,相当于内地客户买走香港1/4的保险。其中,重疾等健康险产品就是主力产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