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端医疗险是健康险的合适么?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社会医疗保险给了我们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但保障范围有限,而商业医疗保险则是对自付部分的重要补充。那么,中端医疗险是健康险的合适么?
据中保协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互联网健康险表现抢眼,保险规模保费达到31.8亿元,增长率高达209.9%,涨幅明显高于其他险种。而根据中国保险协会更早前发布的《2015年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互联网渠道产生的保费已经在整体人身险保费中的占比从2011年的0.1%上升到2015年的9.2%,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2016年开始爆款频出的中端医疗险,崛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平台优势,大都可以绕开保险代理人在网上直接投保,节约的保险销售的中间成本,使得保险在价格上更加具备优势。
甚至传统主走线下渠道的
重疾险也越来越重视线上渠道的营销。泰康在线今年4月中旬与支付宝联手推出一款产品在一个月时间甚至吸引了1300万人主动申领。这款产品让60岁以下的消费者,每进行一次支付宝线下支付,就能领取一份健康险保额,保额可以随着支付笔数不断累加。在一年的保险期间里,一旦被确诊了国家规定的最常见25种
重大疾病之一,就可以在支付宝里直接申请在线理赔。虽然从重疾险的角度看,其数千元的重疾保额基本上就是“鸡肋”,但是其对用户的教育和普及功能却并非能以单纯的金钱计算。
健康险和互联网营销渠道是不是互相成就的过程?
众安保险健康险产品负责人谈腾跃告诉健康点,如果仅从中端医疗险的角度看,其实也并不是天生为互联网准备的。最早的中端医疗险2013年左右在市场上产生。但当时的产品形态也不一定适合互联网销售。比如“尊享e生”之所以从去年开始火爆,与众安对其做的互联网渠道销售改造有关系。在保留中端医疗险的保障力的同时,做了一些互联网渠道销售的改造。比如加了一万元的免赔额,使得保费迅速下降。
尚教研则认为:互联网健康险和中端健康险产品同时爆发,这里的确是有一个巧合。中端医疗险如果通过传统线下销售渠道卖,几百元的保费还不够保险代理人走街串巷的路费。所以必然要选择通过线上的方式推广。
当然也有人不看好这一模式。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认为,互联网模式虽然在非医疗行业比较容易创造流量,但对于用户来说,医疗不像买衣服吃饭是高频可重复可创造事件,医疗仍然是低频事件,而且是当下需求事件。这两重特性意味着用户解决好医疗需求比如挂号、问医生问题后,大部分就离去了。这种选择服务的流程和动机与购买健康险并不契合。购买健康险的过程中需要用户教育、结合用户自身需求、家庭状况以及对保障的认可,这种决定过程相比挂号、问诊来说时间更长,更需要专业的销售顾问来指导和解释,很难在即来即走的环境下完成。
控费问题如何破局?
在商业健康险高速增长的同时,国内保险公司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比如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方过于强势,商业保险公司对医疗服务方的收费鲜见强大的影响力,没法形成有效的医疗成本和质量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