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伟:众所周知,我们的商业保险产品很多、很雷同,最多只是费率有些变化,或保障责任提高点,病种多几个而已。问题的根源在于经营理念,当初开发产品时只考虑营销员好卖什么,而没有想到消费者需要什么。摆在面前的医改方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什么都要以人为本,满足民众健康保障需求为本,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具体执行。
商业保险要把什么样的产品呈现给消费者?我认为有这么几点要注意:1、人群细分。要把投保人细分为个人和团体,城镇居民是按照个人形式投保的,进行产品设计时,应考虑分散投保形式,比如为城镇职工设计的和为城镇居民设计的就应该有差异。 2、区分中、老、年轻及妇女人群。保险合同本身很复杂,如果有明显的特定人群概念,比较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同。3、扩大保障责任范围。补偿方式、服务责任范围都要扩大。4、费用支付方式应改变。可以由简单报销扩大到资金结算、按人头包干、定病种等方式。5、健康保险服务范围应拓展。现在的范围只有承保和理赔服务,但如果把健康产品也加进来,健康保险可以延伸的服务就远比社保服务多得多。
朱铭来:未来商业健康险市场要做大,所有的公司就都需要在专业化经营上做出特色。
关于团体产品的设计。既然政策允许商业保险参与社保管理,那么保险公司,特别是再保险公司,能否在职工团体保险上提供更强的技术支持?毕竟社保的技术很薄弱,对病种、付费方式等完全依赖于医院与其的博弈关系。商业保险与社保的有效合作会是双赢的结果,商业保险为社保提供保障方面的技术支持,同时,社保也为商业保险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关于家庭、个人产品的设计。总体感觉,目前行业对市场需求的调查不足,研发目的性不强。很少有公司能够潜下心来系统地对市场进行调查,建议可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比如选个样本试点,长期持续地做市场调研,相信三、五年或者更长时间后,定会摸索出规律。
还有一个建议,健康保险产品设计应更多符合中国人消费和理财的习惯。中国百姓的储蓄观念根深蒂固,而国际市场上健康保险产品多是以保障为核心,基本上是现收现付的。这一点中外差异较大。所以,未来健康保险产品可以在创新的过程中,注重充分融合储蓄功能,将产品做成一条产业链,产品切实符合百姓需求,涵盖医疗费用补偿、老龄长期护理、健康管理等方方面面。(文章来源:中国金融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