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服务于第二支柱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一、存量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
可以转换为团体养老保险的存量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是指原行业经营管理的企业内部自行管理的补充养老基金,能够转换为团体养老保险的存量年金必须是个人缴费的积累或者是企业缴费已经归属于个人的部分。存量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之所以要转换为团体保险而不是企业年金,更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和职工对投资性和流动性的需求,看重的是团体养老保险产品的投资功能和保险待遇的灵活性。
承接存量年金资产的养老保险产品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功能:一是实行DC计划模式管理,具备完善的账户管理功能。保险账户的设置要能够清晰地记录单位和个人的缴费信息以及收益信息,并且能够根据客户的要求定义单位缴费的归属权益管理,准确反映每一计划参加人的权益及变化。二是要有较强的投资功能。一方面是投资增值机制要有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具备投资工具的流动特性。三是具备综合服务功能,实现客户可能的各种合理需求。除正常的养老金待遇以外,还要能够为养老计划参加人提供离职后计划管理、个人追交保费、保单保全、保险利益转换等服务,保证养老金计划的灵活性。
从产品形态上,承接存量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最有优势的保险产品将是账户式管理的分红年金产品、万能型年金产品和投连型年金产品。
二、退休人员的补充养老金管理
为退休人员建立补充养老金保险,是企业在为在职员工建立统一的企业年金计划(或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或者提高年金计划待遇水平时,为已退休人员做出的相应养老金补贴,一般会在企业缴费能力范围内采取趸交形式一次性解决,在实务中也存在一些企业由于资金压力无法一次交清保费而要分数年交清。
考虑到退休人员保险的需求特性,承接此类业务的保险产品要能实现以下几个功能:1.必须能够接受各年龄段被保险人加入;2.必须支持各种年龄段被保险人的即期领取;3.缴费方式应能够支持一次缴清和分次缴清两种基本方式。考虑以上因素,传统型年金产品和变额年金产品更适合于退休人员的即期年金管理,传统年金产品适宜于追求稳定的客户,变额年金产品能满足对收益有更高要求且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
三、传统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管理
企业年金是重要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管理方式,但不能满足所有企业对补充养老保险的需求。一部分企业由于受资金的约束或者出于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而必须借助DB计划或者混合计划来实现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的管理。譬如一些职工平均年龄较高的企业,一些想通过建立责任年金来提高员工忠诚度的企业,其对养老金计划的需求是企业年金无法满足的,必须借助于更丰富的商业年金计划即团体养老保险来实现。
服务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团体保险产品必须和企业年金形成互补,解决企业年金不能实现的客户需求。这类产品应是多样化的,一要能够支持DC、DB以及混合计划等多种管理模式;二要还要具备完善的账户管理、权益归属管理等功能,适应企业借助养老金计划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要求;三要具备良好的保值增值机制,增值能力是养老金资产管理的重要指标,也是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四、企业年金进入领取期以后的管理
现行的企业年金政策未对年金领取方式及管理做出具体的规范,如果年金受益人分期从年金资产中支取基金,他将不得不承担生存风险(即在生存期内提前将年金资产支取完毕而失去养老保险的风险)和投资风险(年金资产投资损失的风险),要转嫁这些风险的方式是在退休时将年金资产转换为终身给付型保险。随着年金资产规模的扩大和时间的推移,进入领取期的年金资产规模也会越来越多,将为团体养老保险提供可观的市场机会。
开创条件服务于第三支柱的个人储蓄养老
一、城镇其它居民的养老金管理
城镇其他居民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城镇的非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居民,他们没有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保障,养老保障主要由个人和家庭储蓄来实现,他们的养老金资产需要更规范更有效更可靠的方式来管理。
在这一领域,团体养老保险业务的开展首先要解决销售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团体组织和途径为这些以个体形式存在的人提供团体养老保险服务。这要求保险企业要突破传统以企事业单位为主要目标的销售模式,同时还要求保险监管机构和社会保障机构为团体保险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对保险产品的要求有三个基本点:一是采用DC计划管理模式,实现个人账户式管理;二是收益机构要确保增值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再追求投资效率;三是确保计划管理有足够的灵活性,特别是在缴费、退出机制等环节。
二、城镇“农民工”的养老金管理
农民工的养老保障问题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表现极为突出,越来越被各地的社会保障部门所关注,很多地方政府都制定政策和措施要求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或者由社保部门统一委托管理的商业养老保险计划。农民工的特点是收入不确定性大,就业流动性强,对养老保险计划的异地转移、缴费自由性以及退出机制的合理性有很高的要求,在收益方面更多考虑保值而对增值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为农民工提供养老计划管理,对保险产品的要求相对较低,关键是要突出计划的灵活性,适应农民工群体的特点。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