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大都会人寿”的合并案对中国保险业带来哪些启示?对于有合并想法的同业,您有何建议?
贝克俊:在保监会的支持下,在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我们完成了中国保险行业的首例合并案。可以说,我们为中国保险业未来的合并描绘了一幅蓝图。
尤其是在目前保监会正在研究保险机构退出机制的大背景下,我们为同业树立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合并的目的是要“1+1>2”,包括合并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值得同业借鉴。要说合并过程中的难题和挑战的话,我个人觉得主要都集中在如何沟通与如何协调上,现在这些问题都一一解决了。
成功实现合并的一个关键前提是,领导者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对策。其次,合并中不能忽略“人”的因素。对于合并企业中的任何员工,管理者都不能厚此薄彼,一定要唯才是用。我们在合并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过任何裁员。
外资寿险寻求突围
《上海证券报》:目前在华外资寿险公司多数没有步入盈利阵营,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贝克俊:在中国会计准则下,我们2011年已经实现了盈利。别的公司我不好去评价,因为每家公司的策略不一样。
事实上,从整个外资寿险在中国的发展史来看,外资寿险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点上,并没有取得先机优势。与此同时,外资到中国发展还有一个需要学习的过程,和对中国国情了解的过程,包括如何和中资股东互相信任、融洽相处等。
更何况,目前外资寿险在中国市场还处于机构扩张和布点阶段。我认为,经营寿险是一个长期的事业,看一家保险公司,也要看长远,一家保险公司做不到20年,我们都不知道它的情况会怎样。
《上海证券报》:从国际经验来看,寿险公司通常能在7至9年内步入盈利。但外资寿险在中国的亏损周期为何普遍被拉长到10至15年?
贝克俊:相比全球其他地区,中国保险市场有其特殊性。在亚洲其他市场,新成立的寿险公司可能只需要七八年时间实现盈利。但是,中国地域广阔,各省市保险环境也各不一样。
加上实力强劲的中资寿险公司早于外资一步抢占了很多城市的制高点,中资同业竞争优势明显,因此,外资寿险的亏损期就被推后,实现盈利所需的时间往往长于国际经验水平。
虽然亏损期拉长,但中国市场非常重要,我相信大部分外资寿险公司股东方面的投入会持续下去。
《上海证券报》:外资寿险在中国市场如何实现突围?如何正确自我定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