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退休金待遇比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养老金高太多,两大群体差距在两倍以上,这一养老金“双轨制”的存在,也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没有全国统筹有关。
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改革,早在2009年,方案就已经公布,当时选定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为试点。然而,4年多来试点改革进展一直非常缓慢,并遭到事业单位人员的普遍质疑。
浙江是国家确定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省份之一。许多人在了解目前的试点方案后,对改革顾虑颇多,普遍担心养老金下降。
“最怕待遇降低。”石教授是浙江一所高校的教授,目前月收入近7000元。按已公开的试点方案,事业单位人员要和企业人员一样缴纳养老保险,在工资不变的前提下,首先导致当前月薪少一块。比照企业的养老保险办法,退休待遇与缴费多少、社会平均工资等联系,肯定要降不少。除了担心待遇降低外,还有人谈到,改革容易导致缴费时段缺少连续性、职称职级与待遇的关系难以确定等,最终影响退休后的养老待遇。
此外,还有人认为,若不先对机关下刀,只是“拉低”事业单位职工待遇,就不公平。
“为什么改事业单位、不改机关公务员?”吴女士在北京某部委下属培训中心工作,事业编制。她没有详细了解过相关改革方案,“不用去了解,要是真好,机关肯定会一起改。现在,机关不改,再怎么说好,也没说服力。”石教授说,从单位性质上看,许多事业单位直接承担着国家授予或委托的公共职能,性质上、职能上与许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并无二致。如果真要改革,不应该只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向企业去靠拢,而不同步改革政府机关及公务员。何况,许多事业单位人员是从政府机构分流或交流来的,如果不同步改革,必然会引起一系列不公平问题。
[路径建议]
放弃退休金与工资增长挂钩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功成认为,改革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像企业职工一样承担起相应的缴费义务。第二步,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金进行结构分解,改为“基本养老保险金”与“职业年金”。其中“基本养老保险金”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相同,“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对应。第三步,放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与工资增长挂钩的机制,代之以与“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办法”一样的机制。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