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外经验看养老金入市的影响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目前我国养老金累计结余接近4万亿元(2015年),其中可交给社保基金进行投资运营的资金约2万亿元。估计本次养老金入市比例在12%左右,规模接近2500亿元。
基本养老保险资金入市提升收益?缓解空账缺口
1、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与通胀水平基本持平。根据1997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基于此,我们近似估计养老金的收益率大致相当于1年期定存利率(或1年期国债利率)。由于投资渠道受限,养老金很难实现保值增值目标。
但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的收益水平明显跑赢通胀。全国社保基金的年均投资收益率长期在8%以上,其中,权益类资产收益率的长期均值也在6.81%(如果剔除2008年股市大跌的影响,2009年-2015年的长期均值为8.75%),可见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水平远高于CPI;2012年-2016年三季报显示,企业年金的平均收益水平为2.94%,略高于同时期CPI均值的2.01%。
与社保基金以及企业年金相比,养老金的收益水平长期处于低位。由于投资渠道受限,甚至无法实现基本的保值增值目标。通过拓宽养老金的投资渠道,将养老金委托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作,养老金入市能够提升收益水平,实现保值增值目标。
2、缓解个人账户“空账”缺口
由于存在“空账”问题,累计结余长期无法覆盖个人账户。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采用统账结合模式,既包含现收现付制的社会统筹部分(工资基数的20%缴费),也包含积累制的个人账户(工资基数的8%缴费)。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人口趋向老龄化,社会统筹部分不足以支付当期养老金支出,使得个人账户资金被透支,从而造成个人账户出现“空账”问题。
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缺口持续扩大,养老金累计结余部分保值、增值压力提升。据统计,截至2015年个人账户记账规模已经达到4.71万亿元,而养老金累计结余仅为3.99万亿元。就算这部分资金全部给到个人账户,也存在超过7千亿元的资金缺口,而且这个缺口仍在逐年扩大,养老金累计结余部分保值、增值压力提升。
基本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完善,资金入市条件成熟
1、基本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完善,入市条件成熟
经过20多年的建设,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臻于完善。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创立于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开始逐步构建并完善现代养老保险体系。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总共经历了大致三个主要阶段:建立和完善企业
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体系、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并轨”。目前除了“空账”问题,城乡一体化、养老金“并轨”等历史遗留问题均已得到解决,养老保险基金入市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2、基本养老保险资金入市的四大阶段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入市进程大致从2011年开始,经历了构想、试点、立法和实施四个阶段。经过长期筹备,目前养老金入市已经进入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