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老制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人有这样的想法。
“说实话,指望儿女给自己养老,首先要有孝心,还要有经济实力。可现在的年轻人将来要赡养几个老人,还要抚养孩子,即使有孝心,日子紧了,也是力不从心。”荣昌盘龙镇村民包巧荷有两个儿子,衣食还算无忧。
但她感觉,有了这些养老金,身上就有了零花钱。“上街坐个车、花个三五块钱的,不用张口跟娃要了。感觉有尊严多了。”
“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仅从经济上、制度上突破了老年人必须靠儿女生活的传统,而且对在农村推行孝道文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无疑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劳动保障专家刘苓玲说。
一种创新的农村养老模式
其实,我市早在1991年便开始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探索。
当时,一种名为“老农保”的养老保险,要求每人一次性缴纳200元,国家没有任何补助,满60岁后,每月领的养老金少则几毛多则几块,被村民戏称“买1斤油都不够”。
1998年,国家整顿保险业,“老农保”也随之进入整顿期。
对此,专家们给出的解释是,当时的市﹑区县财政无补贴,多数农村集体经济无力补助,导致保险基金规模过小、保障水平过低,导致该制度受阻。
“其实就是村民自己买保险,吸引力不强。”市人社局农村社会保险处处长孙志坚表示。
然而,我市对于农村养老保险的探索并没中断。
2009年5月25日,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对参保者“进出口”都进行补贴的每位参保者,由财政给予30元的补贴;另外,年满60周岁的老人领取养老金时,每月可领取政府财政补贴的80元养老金,加上个人账户金额。意见的出台,为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吹响了号角。
在第二年举行的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被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