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养老保险肩负的是在劳资分责、政府补贴的基础上平滑人生消费并为老年阶段提供经济保障的使命,是各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成败。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在加速建设之中,它通过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公职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和老年津贴制度覆盖全体国民,乐观的估计是可以在这一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层面上的全覆盖。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路径,是从形式普惠的全民覆盖向实质公平的全民覆盖逐渐迈进,即首先应当实现多元有序组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全民,然后逐渐缩小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制度之间的待遇差距。
在国际上,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养老保险的财务危机也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成为讨论得最多的问题,并进而成为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问题,即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会因人口老龄化而带来越来越大的缺口,最终导致政府财政压力与年轻一代的负担加重。正是在现收现付型制度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来临的背景下,源于智利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制改革为世界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一种新鲜的经验。1980年开始的智利养老保险制度变革,核心在于用私有化的个人账户基金制取代了原有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笔者曾经论证这种制度其实是“强制储蓄加自由投资型养老金制度”,它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始功能即互助共济和保障老年生活的本源职责其实已经产生了偏离,但又借助了市场的力量,缓解了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代际之间负担的不公,也为劳动者在退休后能够继续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智利的创新有值得肯定的贡献。
在智利养老金制度改革前,新加坡建立了公积金制度;在智利养老金制度改革后,中国内地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国香港地区则建立了强积金制度,这大概是养老保险制度采取个人账户基金制的四种类型。在这四种类型中,智利是完全由个人缴费建立基金并且由个人投资,账户所有者自己需要承担投资风险;新加坡则是劳资分担缴费责任并且由公积金管理局实行公营,政府负责给以固定投资收益回报;香港则是劳资分担缴费责任但由强积金所有者决定投资并获取收益,从而可以称之为“新加坡式缴费+智利式投资”;中国又是一种特别的类型。
从理论上讲,养老保险选择基金制的实质,在于利用市场机制通过投资来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增值应当是其追求的目标。因此,以个人账户为标志的养老保险基金制,通过强调自我负责的原则,在淡化互助共济功能的同时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养老金支付压力,但也同时增加了保值增值的压力,个人账户的规模愈大,压力愈大,风险也就愈大。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借鉴了智利的经验,同样也面临着基金制必须面对的投资压力与风险,这应当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现收现付财务模式下,人口老龄化必然导致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风险;选择积累式的基金制可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却又必然带来保值增值的压力与投资风险。两者如何取舍是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必须回应的命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