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洪湖市被列为全国“新农保”第二批试点地区,迄今已过一年。
这项惠农政策在农村究竟落实得怎么样?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到底有多高?农民的养老问题多大程度上得到解决?这一政策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完善的地方?进一步推广和突破的空间在何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来到洪湖市乌林镇周坊村。
“养儿防老”观念向“社会养老”转变
周坊村村容比较整洁,宽阔笔直的街道两边绿树成荫,这里也是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热情好客的村党支部书记张乾坤告诉记者,他们这个将近3000人的村,有75%的人都参加了“新农保”。
根据规定,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农保”。
与日趋完善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大不同在于,“新农保”是一个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制度,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目前标准为每月不低于55元,由国家全包,不需要农民自己负担;另一部分是农民个人缴费为主体,政府和集体补助为补充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根据规定,“新农保”共设有年缴费100元至500元五个标准,农民可自主选择,缴纳的保费越多、年限越长,今后领取的养老金也就越高。
但“新农保”又不是纯粹福利补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新农保”制度虽然是有普惠性的制度安排,但还是要广大农民积极参保、缴费来实现自己的老年生活保障。
“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肯定对农民好。”张乾坤说,他们村有600多户人家,家有60岁以上老人的占60%以上。
这些老人不用交一分钱就可以每月领到国家发放的55元养老金,“虽然钱不是很多,但让农民很踏实,感觉跟城里人的差距缩小了。”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老龄化率达到15%。农村老年贫困发生率高出城市3倍以上,目前已经接近10%。加之在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三重冲击下,传统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正在弱化。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