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关于社保基金存款优惠利率的政策落实得也不是很到位。加上目前通货膨胀压力比较大,养老金投资的收益率是负的。随着养老金规模的增大,未来缩水的情况会更严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近10年来,活期存款利率在0.36%至0.99%间徘徊,而CPI则在1.2%至5.9%之间徘徊。养老金存款收益显然没有跑赢CPI,其缩水程度可见一斑。
由此,对养老金投资渠道的“限制”,在相对保障了养老金安全的同时,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又面临着挑战。
恰当的投资比例助保值
事实上,包括养老金在内的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重视。
2011年8月1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会议就要求适当拓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实现保值增值。
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光靠存银行和购买国债,连保值都谈不上,更枉论增值。
“应拓宽养老金的投资渠道。”杨立雄和刘钧都这么认为。
从国际上养老金投资的状况来看,股市、债券是养老金投资的两大主要渠道,股市包括国内股市和国际股市,债券包括国内外的企业债和国债,英国、法国、德国等国还允许养老金投向房地产等实体经济,但实体经济投资比例都相对较小。
杨立雄认为,应该允许养老金投向股市,毕竟股市相对于其他长期投资来说,拥有一定的流动性。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的观点和杨立雄类似:“养老金投资的一个趋势是,2000年以来,日本、加拿大等国的养老金开始进入资本市场。投资股票有一定好处,比如说流动性较好的,长期来看它的收益率是比较好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养老金都要投向股市,投资比例要根据市场情况选择。”
之所以刻意强调入市比例,是源于其他国家养老金入市亏损的前车之鉴。
2008年加拿大养老金投资股市的损失是36亿加元,2009年更是受到股票等各种投资拖累,净损失为236亿加元。
“养老金直接进入二级市场的只是极小部分。”记者注意到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两会”期间这样的表态。
从整个社会财富的创造层面考虑,杨立雄认为也一定要控制股市的投资比例。因为从整体上来说,资本市场上钱的数量是有限的,即便养老金投资于股市并赚钱,赚的也是其他散户的钱,这种投资只是改变了财富分配的方式,而没有更改社会财富的总量,对于整个经济发展来说并无推动力。
“所以不应过多地把养老金投放到股市上,应该把养老金投资到可以创造和增加社会财富的实体经济中。”杨立雄说。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