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席武说,1997年前村民不懂技术,种出来的蔬菜因品质一般,销不出去,当时亩产值只有3000元。为解决村民技术不好这一难题,他们自主开办技术学习班,这样,村民种出来的菜品质好了,销售自然好了,到2007年,土地产值已达6000元每亩,而现在更是每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旺季时,每天差不多要外销100吨以上的蔬菜。“与直辖初相比,现在村民种菜的收入至少提高了3倍。”朱席武说。
除了双坝村这样依靠自身努力发展之外,在潼南,更多的则是依靠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当地村民致富。潼南一直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了部分利润返还、二次分配、最低保护收购价等利益共享机制,激励广大菜农积极投身蔬菜产业发展。
2008年,灌坝村村民兰青云将全部7亩土地流转给农龙公司,每亩地的年租金大概在五六百元。兰青云和老伴也被农龙公司雇用,月工资2000多元。而此前,兰青云家一直种的都是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每亩地净利润只有300元左右。如此算下来,兰青云家每年可增收2万元以上。
“今年,我们的规划是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敬博说,2011年,潼南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产量160万吨,产值达20亿元。潼南蔬菜已远销到全国20多个省市区、直销重庆48家超市,占到重庆主城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而上述数据今年还将继续扩大。
敬博说,力争到2015年,使潼南成为重庆最大的蔬菜产地市场,建成中国绿色菜都,西部一流的生产基地,构筑年产值100亿元的“大产业”。见习记者罗婧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