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国是世界上养老金储备规模最大的国家,3亿多人口,却拥有20多万亿美元的养老金储备,其中,私人养老金储备超过18万亿美元。相反,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走向老龄化社会的人口大国,13亿人口却只拥有2万多亿元人民币的养老金储备,其中,大部分属于公共养老金储备。由此可见,中美两国养老金储备在规模与结构上,都存在不小的差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正视和反思。
“二战”前养老金体系初建成
1875年,世界上第一个企业年金在美国诞生,这是人类首次以契约的方式在企业明确引入“退休年龄”及“退休养老金”等相关概念。而私人养老金的创立,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美国公共养老金制度的推出。大萧条之后,公共养老金与私人养老金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得益彰。
在美国,养老保障体系是市场自然演绎与政府激励导向“双重作用”的结果。在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前,私人养老金(企业年金)就在美国率先自发萌芽。1875年,世界上第一个企业年金在美国诞生,该年金规定:只要雇员为雇主工作满一定年限、且达到雇主规定的“退休”年龄,就可以享受雇主发放的退休养老金。这是人类首次以契约的方式在企业明确引入“退休年龄”及“退休养老金”等相关概念,这也是企业自主提供的“私人养老金”首次进入人类养老保障的视野,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企业雇员的一种重要退休福利。
不过,从1875年至1935年的60年间,美国和加拿大总计仅设立过400多个企业年金,并主要分布在铁路、银行及公用事业公司。由于缺乏法治规范和政策导向,美国私人养老金一直处在盲目、自发、主观、随意的发展过程中,这些企业年金不仅给付门槛高,而且大多不可持续,有些则逐渐变得有名无实。与此同时,美国私人养老金的率先试水,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或加速了美国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创立和推出。
就在私人养老金出现半个多世纪后,一场大萧条(1929~1933年)成为美国公共养老金制度创立的导火索。由股灾伴生的大萧条,使大批美国富人的财富一夜之间化为灰烬,有如人间蒸发。与此同时,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普通美国人大量失业、流离失所,失业率超过25%,美国社会处在极度不安与恐惧之中。为顺应社会改革的呼声以及化解社会危机,1935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美国公共养老金制度由此正式确立。我们据此可以断定:一方面,私人养老金的示范效应,以及大萧条的巨大冲击,加速了公共养老金的建立;而另一方面,公共养老金的建立,实际上也是对私人养老金的正面肯定与鼓舞。自此,美国公共养老金与私人养老金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得益彰。
但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刚刚从大萧条中恢复元气、走过来的美国人,虽然已构建了私人养老金与公共养老金的基本架构,但他们的养老金账户基本上没有多少积累和储备,国民养老保障基础十分薄弱。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