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彭浦新村的金先生,最近感觉肋骨疼痛,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赶到位于卢湾区的瑞金医院,又排了半个多小时的队,医生很快就诊断并无大碍。
尽管对排队等候时间过长颇有抱怨,不过在他看来,首诊一定要挑大医院才放心。
瑞金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像金先生这样在三级医院首诊的普通病人非常多。但实际上,有统计显示,上海各三级医院的门急诊病人中,社区或二级医疗机构有能力治愈的超过六成。
这造成了三级大医院人满为患,大量的二级、社区医院成为“闲置资源”。在医疗资源丰富的上海,“看病难”的问题实际上是指“到大医院看病难”。区域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正是针对这一矛盾而提出的缓解方案。
今年1月和4月,上海先后在市中心的卢湾区和郊区的崇明县成立了两家医联体。按上海市政府的想法,如果这两个试点成功,医联体将于3至4年内在上海各区县全面推开。
5月17日,酝酿了两年多的上海市新医改方案正式公布,医联体改革试点在此次医改中被明确作为今明两年计划完成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
不过,医联体并非一项孤立的改革举措。有关专家表示,一些涉及医院管理和运营、医保配额等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能通过更深层次的改革来解决,医联体将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医联体破题
上海推行建立的“医联体”,是一种“3+2+1”的模式,即由区域内一所三级医院为龙头,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以联合体章程为共同规范的非独立法人组织。
其核心是通过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之间资源整合、分工协作、分级就诊等创新机制,引导市民分层就医,优化就医秩序。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