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医疗保险 > 正文
 
上海:总额预付改革蹚进深水区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大力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是全面取消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的关键环节之一。近期,记者分赴上海、常熟、镇江、长春等地,调查采访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从今日起,本报连续推出相关报道。
  而在医疗机构和卫生管理者看来,一些微观层面的变化则更为可贵。

  2011年,医保部门总共预付给仁济医院8亿元医保资金。该院院长李卫平说,为用好这笔资金,该院制定了每月的费用、人次费用、均次费用和均次药费等指标,将这些指标分配至各个科室,并将成本效益比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同时,建立奖惩机制,让每一位医生都能切实感受到约束力。(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该院药占比为38.85%,全院抗菌药物占比为13.5%,均低于卫生部的要求和上海市平均水平,连极难管理的Ⅰ类切口手术病人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比例,该院也控制到了32.25%,远低于国内医院平均水平。“改革更重要的是,要让医生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合理的、规范的。”李卫平说。

  “支付方式改革带动了诊疗行为和诊疗方式的改变。”仁济医院泌尿科主治医师刘毅东是科室的医保专管员,他说,支付方式改革后,医院积极推进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规范的操作会把一些并发症等潜在风险及时消化掉。另外,科里许多较简单的手术和部分化疗治疗被放到门诊去做,目前该科室日间手术率能够达到38%,医生选择微创手术方式增多,病人的围手术期住院时间比之前缩短了1天~3天。

  在采访上海市一些三级医院时,记者发现,医院获得医保预付额度的不同直接影响他们面对改革的积极性。据张超介绍,2011年,上海市约有1/4的三级医院医保费用有结余。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管理者对记者表示,他们对三方协商机制还需要有个适应过程,虽然医保拨付的费用对该院承受能力是个考验,但该院以支付方式改革为契机,促进内涵建设的思路不会变。

  上海市卫生局医疗服务监管处处长晏波认为,支付方式改革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医院主动建立起一套适应该制度的管理手段,推广总额预付制,是逼着医院管好医生,主动控费,改变行为模式。上海的改革在这些方面是能看到效果的。

  不排斥任何一种支付方式

  探索建立混合支付模式

  跟任何改革一样,支付方式改革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医院收入总量得到控制,医生会不会分解服务、限制服务、推诿病人或者诱导病人自费?不久前,被媒体广泛报道的上海晚期癌症患者秦金培住院屡屡被拒的遭遇,似乎印证了这种担忧。

  2011年,上海市卫生局会同市医保办设立了联合投诉电话,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接听电话1000多个。据工作人员说,患者对医院限定门诊药费药量、不予配售医保药品及限定住院天数(或假出院)等的投诉比较集中,而针对推诿病人的情况“开始比较担心,但实际上投诉并不多”。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