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医疗保险 > 正文
 
实现医保社会统筹全覆盖是完善制度的重要一环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健全全民医保体系要围绕 “三性” (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这一中心环节和主要目标,突出重点,完善制度。近年来,各地在突出抓好医保的城乡统筹、市(地)级统筹和门诊统筹 (简称 “三个统筹”)等重点环节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决定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了减少阻力与震荡,使这项改革能顺利而平稳地推进,经过深入调研、沟通协调、反复研究,决定允许中远、铁路等少数企业(行业)实行统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电力、冶金、煤炭等也被列入其中)。当时的主要考虑:一是中远等企业职工工作流动性大,不但有时在国内、有时还要到国外,“居无定所”,归何地统筹管理不好确定;二是这些企业当时经济效益都比较好,职工收入水平较高,医疗消费水平也较高,而医保改革之初实行的“低水平,广覆盖”的方针,如按属地化管理,其职工的保障水平就会下降,恐难接受,势必影响改革进程;三是医保改革采取的统筹谋划、梯次推进、统筹层次是“宜市则市,宜县则县”的推进方略(事实上,不少省市都是以县级统筹为主),这些企业的总部多在省会或地级市,让他们参加县级统筹并实行属地管理,会有“遭贬”之感,企业和职工都难以接受;四是制度初创之际,信息化程度较低,不少地方都是手工操作,对这些点多线长、流动性大、情况复杂的企业的介入,无论是管理的能力,还是管理的手段,确有力不从心之虞。

  (四)

  让部分企业实行医保统筹,实事求是地说,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既是明智之策,也是无奈之举。明智也好,无奈也罢,这一决策在医保改革肇始之初应该说还是利大于弊,其中最大的“利”就是医保制度改革得以平稳顺利推进,使企业保持稳定,社会保持安定。笔者以为对企业统筹的历史作用应作如是观。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全民医保制度的初步形成,企业(行业)统筹的弊端就日益凸显出来:一是企业(行业)统筹毕竟背离社会保险的基本属性,而使制度的统一性受损;二是因企业之间经济效益差异造成筹资水平、保障水平的差异,而使制度的公平性大打折扣;三是企业统筹游离于统一医保制度之外,“一卡通”等信息化管理不能实现全覆盖,给异地就医结算等带来诸多不便,因而也很难适应流动性;四是企业统筹资金自管自支,没有纳入财政专户统一管理与监督,基金安全存在隐患,因而难以保障可持续性。在调研中,各地医保主管部门和参保职工普遍反映,企业医保统筹已经成为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一大障碍,应该与时俱进,废除医保企业(行业)统筹,尽快实现医保社会统筹全覆盖。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