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近两年的精神状态好像更差了,医生说是因为她长期缺少交流,导致痴呆病情加重。我们也很着急,但还能怎么办呢?我们白天要上班,根本抽不出时间陪她。可能是因为总换住处,她在哪儿都没交到什么朋友,只能整天闷在家里,我们是干着急,使不上劲啊。
家庭如何照顾老年病人,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日益突出的难题。李小鹰表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6亿,80岁以上的已达到1900万,并开始以年均10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失能与半失能老年病人达到3200万,在老年慢病患者中,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慢支和肿瘤这四大疾病为主。高龄、多病和失能老人的大幅增加,迫切需要专业化、规范化的生活照料,以及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和临终关怀等综合性的长期护理服务。但我国现在的居家养老模式才刚刚起步,养老服务远没有形成规模,面临的难题一是请人看护难,花费高,且常因缺乏护理专业常识而照顾不周;二是看病难,基层卫生所缺医少药现象仍十分严重。如果每3位失能与半失能老年病人需要一位看护人员,3200万人则需要1000万人,目前缺口相当巨大。
从家庭照料方面看,理想的结果是老人和家人共同配合。从老人自身来讲,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有病,不能讳疾忌医,也不能拖着。经过医生的诊断后,要定期评估发病情况,坚持吃药控制。
其次是改善生活方式,在李小鹰教授牵头刚刚完成的一项涉及全国21个省8000名60岁以上冠心病老人的调查中,有吸烟史的病人占到62.6%,其中每天抽一根烟或以上的人仍然达到38.9%,这样的数据意味着还有相当部分患有慢病的老人,仍然没有意识到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最后是要找到合适的诊所、熟悉的医生定期看病。慢病老人不一定都非得到大医院,不妨先到社区、乡镇医院看病,但是找到一位熟悉你病情的医生至关重要,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子女要承担的义务方面看,第一也是帮助老人找到熟悉的看病地方和医生,这在应急时很关键,熟悉的医生能够更好地指导老人治疗,子女也能通过医生详细了解老人状况;第二是给老人买保险,根据家庭条件给老人买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能够给老人提供更好的保障,也减轻了子女部分负担;第三是给老人精神关怀,新“24孝”的出台与时俱进,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创造老人和孙子孙女在一起的机会,是给老人最大的宽慰。还有很多慢病老人同时伴有认知障碍和沟通障碍,这就更需要家人的沟通了;最后子女要有基本的赡养意识,保证给老人一个稳定的、基本满意的生活环境。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