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挡在PPP之外的养老项目:养老金融也非重点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目前养老PPP项目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还不是非常稳定,招投标市场是否具有竞争性尚不确定,基于公共服务供给绩效的支付体系也还没有完全建立,“这些都是养老PPP项目实施之前需要建立的基本保障”。
除了连锁化的养老机构之外,实际上,现在市面上已经有部分养老机构是政府和企业通力合作的产物,公建民营就是其中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实际上是通过政府与企业签订合同,将双方圈定在同一个项目之内:政府免费提供物业,企业承担投资、装修和运营的成本及风险,政府会对项目报价及收住人群有所限制。
显然,公建民营可以解决养老机构在筹备初期将要面临的来自土地和设备购买的资金压力,在减轻了成本负担之后,养老机构的回报周期大大提升,运营也更为专心。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在提供土地、场所和设备后,政府将拥有对养老机构的监督权。
不过,这种模式也并非没有弱点。中信国安养老事业部副总经理张雪梅表示,大部分情况下,公建民营中的政府一方虽然不会收取管理费用,但是在项目报价和收住人群的限制上,会给出不同的条件,这需要企业自己争取。这时候,本身资本较为雄厚的企业可能更有底气,“条件不太好的企业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可能会加剧养老项目中的两极分化。
养老金融已经成为养老项目中的新风口。据了解,养老金融不仅包括
养老保险、养老基金、另类投资,也包括对老年人资产的安排及金融服务活动。从保险的角度来说,目前,
商业养老保险已经得到人寿、平安、泰康等多家保险公司的青睐,
年金保险、
两全保险、定期保险、终身保险等保险种类纷纷出炉。此外,与养老相关的还有商业
医疗保险和
健康保险。
在老年金融服务方面,已经有银行提出“养老金融服务专家”发展目标,并通过养老金融支行、养老金融专卖店等形式开发针对老年人的专属金融服务。在养老资产管理上,目前各家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也都将此作为了战略发展方向之一。
然而,正是由于商业养老保险形式多样化,且仍处于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采取PPP方式将存在一定难度。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杨燕绥认为,目前各地方的养老PPP模式没有明晰的发展轨道,形式过于复杂的养老项目不太适合PPP方式。
另一方面,党俊武指出,PPP方式最大的特点在于福利性、公益性,在政府参与投资的表象下,核心是对社会力量的扶持,而目前入主养老金融的多是资金力量较为雄厚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对于PPP方式并没有十分紧迫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