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发于去年的“新医改”又有大政策推出。国务院办公厅12月3日转发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
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可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报销政策;医生从公立医院到民办医院工作不改变职称,等等。
人人都会生病就医,都希望前往就诊的医院是负责任的医院,替自己看病的医生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由于现有私立医院总体社会声誉比公立医院较低,据笔者观察,闻《意见》颁行,民间舆论并未呈现应有的兴奋,有的人反倒平添了一些担心。
人们的担心集中为两个问号:一是私立医院靠谱么?二是政府为私立医院松了绑,可私立医院能为政府长脸争气么?
私立医院是建国后取消的,但计划经济年代依然留有私人诊所的“小尾巴”。私立医院包括中外合资医院,在中国重新出现是“旧医改”的产物。
多数百姓迄今没去私立医院看过病,但私立医院收费普遍更贵,管理普遍更乱,医技普遍更糟,服务普遍更无序的印象,经媒体的反复个案报道被人们口口相传。这当然不应该是私立医院的整体形象,但似乎也不仅仅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式的纯属偶然。
私立医院也很委屈,抱怨自己“后娘养”,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受到诸多政策歧视。其中最大的歧视是私立医院原则上不能进医保的笼子。其次是税收歧视,再次是“水电气热”都需用市场价结算。
天上不会掉馅饼,私人办医院图赚钱,一系列政策歧视(实质是政府不放心)却束缚了手脚,必然出现病人越少收费越狠,逮着一个宰了再说……
以上白描乃政府与私立医疗机构矛盾冲突的真实写照,此乃典型的恶性循环。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