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成都市政府坚持以全面提高儿童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儿童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促进他们在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部门采取综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整顿、规范学校学科培训和竞赛,规范办学行为;努力消除义务教育60人以上大班,启动小班化试点工作,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益,加大信息化、互动式、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和综合素质评估;改革中考招生制度,实施省级及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指标到校生制度,初中毕业生凭初中毕业成绩或毕业证免试升入中职类学校,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次作为学生过程性评价、成长性评价及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重要指标;科学制定远郊、近郊和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切实缩小区域教育质量差异。1996年,按中国现行测定普及小学义务教育的标准,全市基本普及了9年义务教育,2005年,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0年,全市小学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105.1%、辍学率0.0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16%、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99.77%、初中辍学率0.28%。女童教育得到平等对待,男女儿童入学率差距逐年缩小,2010年全市女童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是99.97%、99.7%、91.3%,男女性别差仅为2.87%。
重视艺体美素质培养。现代素质教育强调以德育人,以美陶冶人的性情,丰富孩子的心灵,由此充实儿童的精神世界。成都实施素质教育中重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在学校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三创两育”活动、“国学经典诵读”、《成都故事·百家谈》公益讲座活动等,开展文艺表演、电影放映进校园活动,每年在乡镇、村小学、幼儿园等地完成木偶、皮影等演出1000场,电影放映1000场,约100万名少年儿童观众受益,丰富了孩子们的文化生活,由此而起到培养少年儿童高尚审美情趣和豁达情操的作用。全市少年宫、少儿艺术学校等各类校外活动机构开发出少儿舞蹈、钢琴、美术、书法、声乐、小主持人、跆拳道、武术、乒乓球等20多个艺体美培训种类。2001年以来,约400万名少年儿童参加了培训。全市还组织举办少儿艺体美活动,为孩子们提供艺术展示平台,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到2010年,全市少年儿童获得全国、省、市举办的音、体、美等竞赛奖项约10.3万人次。
救助失学儿童。各级人民政府把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儿童就学纳入扶贫计划,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目标,不断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机制健全、多元混合的教育资助体系,始终保证教育资助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不重不漏满覆盖”。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残疾人自强助学”、“金凤凰工程”、“圆梦工程”、“宏志班”、“金秋工程”等项目,通过“百万爱心行动”、“1(家)+1助学行动”等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设立助学金。全市的救助失学儿童工作有序开展,从2004年开始,农民工子女上学纳入城镇学校体系;2005年,将贫困家庭学生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中小学生健康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同时将农村留守子女纳入教育服务体系。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约26.9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3.19%。其中: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子女约有19.4万人,分别在613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民办学校就读,保证了每一位儿童不因家庭贫困、不因户籍身份失学。2010年,全市基础教育各项资助约8亿元,资助学生135万人次,受助学生每年平均接受资助593元。2010年,我市儿童辍学率为0.05%,流失率为0.01%。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