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大力推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湖南是个传统的农业大省,约60%的人口在农村,农民收入比较单一,由于客观原因,养儿防老几乎成为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老人唯一的养老模式,解决农民养老之忧对于改变农村传统观念,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尤为重要,根据农村养老的现状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大力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要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本着"财政补一点、集体出一点、个人交一点"的原则筹集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分地区、分项目、分重点进行,最终达到完全覆盖。对于遵守国家生育政策而形成的独子(女)户、双女户,推行由个人出资和政府奖励资金相结合的计划生育养老保险的养老方式,由养儿防老走向投保养老。
2、扩大城镇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是老年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但从湖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一些企业和职工在投保上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再加上不少职工和企业对社会保险尚缺乏足够认识,2007年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口比重不足二成,其中城镇个体工商户和城镇私营企业参保率更低,把城乡个体和私营经济纳入养老保险覆盖面统筹范围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无固定职业者,也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吸纳他们到养老保障队伍中来。
3、进一步贯彻落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湖南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之前,于1990年出台了《湖南省老年人保护条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所带来的社会问题逐步显现,有必要围绕老年人权益保障的主体、内容等,针对新的变化情况,制定和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规性文件。与此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加强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传统道德教育和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尊敬老年人的良好道德风气。
4、要积极开展面向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有其对医疗保健需求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同时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另一方面,要注意面向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包括保健常识,护理知识,紧急状况下的应急措施,提高人群对老年身心特点的认识和一般保健护理知识。在逐步妥善解决老年人物质生活的同时,强调并重视老年人的文化养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使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有一定的发展,为广大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条件。
5、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
据报道,我省平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3.8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健康寿命延长意味着工作年限的延长将成为可能,总的劳动力生产成本会下降。与那些预期寿命与我国同水准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退休年龄普遍较低。建议考虑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其好处至少有五:一是老有所为,于健康有益,延年益寿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二是能有效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根据社会需要和自愿量力的原则,鼓励和引导老年人从事教育传授、社会公益事业、社区服务和自我服务等活动。对于从事教育、科研、医务工作和有其他特殊专长的老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按规定和需要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为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有条件的老龄工作机构可帮助把退休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组织起来,让他们为企业界充当顾问,提供咨询服务。三是变隐性就业为显性就业既不新增就业压力,又能客观反映我省从业人员结构及就业状况,实现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就业率目标向提高总人口就业率目标的过渡,以促成整体实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增进。四是有利于完善劳动力市场,根据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原则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发掘新费源,实现保费的潜在收入水平。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