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的参保条件以职业和岗位为区分,在同一个岗位上无论你是什么户籍,无论你曾经是不是农民,都没有关系。原先加在制度里面作为区分的种种限制我们要把它打破。目前政策方向是明确的,具体方案和时间表还有待细化。”
鲍淡如说,其实自2009年7月起,“城保”大门就主动向符合条件的各类“外来人群”打开,如今这部分参保人员已逾40万。至于涉及人群甚广的综保制度调整,他强调“慎重”二字。
“去年18个区县和有关研究机构都做了详细调查,局里也对现有的数据库做了认真分析,让大家能够目标明确、起步踏准,然后逐步提高。目标明确就是镇保和城保一定是要接轨的;起步踏准,就是从政策确定要参加城保以后,时间要统一,不是说三个人今年参加,五个人明年参加,三个人、五个人很难区分,不公平,应该都参加;逐步提高体现在不是突跳式的提高成本。”
保障水平只会提高不会降低
一季度12个省市相继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浙江省为每月1310元、广东省为1300元,高出上海的1280元。对于老百姓当中“上海的生活成本比许多省市高,怎么最低工资标准不再是全国最高”的议论,鲍淡如回应:“实际上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仍是全国第一。
浙江公布的1310元,数字上比上海公布的1280元高,但各地计算口径有别。北京和上海两地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实际到手的净收入,未包含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而其他省份公布的最低工资都含这部分费用。上海若按城保标准来算,净收入、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包括公积金,一共是1600多元,等于都是单位支付给员工的,其中1280元是净收入,另外几百元钱是用于缴费的。”
鲍淡如不讳言上海企业养老金水平低于北京、深圳等地,但从整体来看仍居于全国前列。“‘十二五’期间我们会更注意全国的情况,考虑到生活成本,上海的养老金水平应该走在前列,我们会研究怎么样形成一种合理的增长机制,能够使大家共享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财政的投入、资金的筹措老百姓不用担心,政府有责任、也会尽全力做好这件事。”
还有市民担心,上海的保障水平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他们担心《社会保险法》出台后上海的保障水平会降低。对此,鲍淡如表示,社会保险是国际上已实践多年的制度,其参与人群越广,制度的稳定性就越好,因此如能打开平台让更多人加入,上海的保障水平只会提高、不会降低。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