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毕业起就毅然创办水母人工养殖科技公司的他,在创业之初曾频频碰壁。2009年11月,公司入驻这个国内首个专门为创业者搭建的公共实训平台后,年利润从当初的几十万一跃至200多万元,更承接下了世博会企业联合馆的水运工程。
谈起如何在一年的时间里走出创业阴霾,陈朝辉认为是创业基地的环境给他带来了许多机遇和心态改变。“最初是看准基地有房租减免等硬件上的优势才选择来到这里,但没想到真正影响我的是这里的氛围。”陈朝辉公司的楼上楼下全都是与他同龄的创业青年,让他们经常能有共同的创业心得进行交流,也不会产生孤军奋战的感觉。
“基地每周还会安排几次专家免费来进行指导,我公司研究的项目虽然是高新科技产业,但如何让它真正进入市场是关键。专家给了我很多建议,让我把客户群锁定在海洋馆、大型酒店、花鸟市场等目标上,通过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终于慢慢摸索出了门道。”
去年世博会期间,还是通过创业基地的牵线搭桥,陈朝辉的公司顺利承包下世博园浦西企业联合馆的水运工程,让公司的发展势头一下上了新的台阶。陈朝辉还顺利拿下成都、深圳等多家水族馆的供货合约,并在昆明、南阳等城市签下代理商,打算进一步扩大产品在全国各地市场的流通。“我有信心,今年的销售利润可以达到上千万。”
公平感和安全感
前段日子去医院看牙,排队等候时与邻座一位女白领闲聊。她是安徽人,多年前来上海工作。她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现在我看病跟你们待遇一样啦。”
“一样”得益于前年7月起“城保”大门向三类外来人员开放,更耐人寻味的,是这句轻快的“一样”里,所流露出的对公平感和安全感的珍视。
作为条线记者,平常采访中总能体会到,人保局的工作和人们所追求、珍视的这两种感受,多么息息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逐步完善,让劳动者对老有所依、病亦有所医有所预期,这种安全感令他们能更专注地投入当下的生产,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
“十二五”拟打破城乡限制、户籍壁垒,逐步整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社保体系,则体现了规则公平。至于“最低工资多少钱”、“什么时候该涨工资”、“拿多少工资谁说了算”这些问题,既是劳动者、企业、政府之间的博弈,也是合作。这些问题解决得越好,利益分配格局就越均衡,不同的人群才能更合理地分享到社会进步的成果。
“十一”期间,上海已在社保、就业、劳动关系等方面释放了诸多政策善意,让更多普通人在社会生活中体会到更显著的公平感和安全感。“十二五”的民生保障惠政,也渐渐清晰起来。正如鲍淡如副局长在访谈里所说的,“我们今后的发展更值得期待。”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