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百家争鸣 > 正文
 
宋晓梧:社会保障制度应缩小一次分配差距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我国经济正面临新的发展阶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至关重要,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二次分配应缩小一次分配差距。
 
  有的学者提出将单位(工资总额的20%)和个人(工资收入的8%)缴费全部纳入个人账户,实行28%零统筹的名义“全账户”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宋晓梧认为,这是把初次分配的差距扩展到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再分配领域,完全与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共济性南辕北辙。
 
  除了名义“全账户”方案与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应提高共济性相悖这一方向性错误外,其方案本身的内在逻辑也被许多社会保障学者质疑。
 
  其一,在借鉴国外经验方面,只谈瑞典17%大名义账户的优点,而无视其存在的问题。有学者就指出,瑞典的名义个人账户模式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与我国现存的社会需求不符。瑞典多年来崇尚社会平等,福利国家强调劳动力的去商品化,向所有人提供均等化的养老金。在产业结构变化,国家能力下降的条件下,仅有1000万人口的高素质国民集体要求,通过改变公共养老金的计算方法,鼓励个人缴费,这不失为一种制度性尝试。宋晓梧表示,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比瑞典高一倍,却偏要设计比瑞典还要大10多个百分点的名义个人账户,如此不顾及国情,实有邯郸学步之嫌。
 
  其二,设计“全账户”、“大账户”的学者和支持这一观点的部门领导,一方面竭力宣传“全账户”对职工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又坚决反对个人账户继承。宋晓梧认为,建立“全账户”的激励作用与“个人账户余额不继承”的负激励设计完全自相矛盾。宋晓梧认为,对职工来说,扩大个人账户规模不如提高账户利率更有激励作用,正如存款利息提高比多存款的激励作用大得多。而这一设计更是无法体现社会公济,因为低收入组人群较高收入组人群的平均寿命短,总体上必然造成低收入群体的社保福利向高收入群体逆向转移的问题。
 
  宋晓梧表示,在我国一次分配差距已经过大的情况下,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公平、共济性的原则不能偏离,坚持缩小而非扩大初次分配差距的方向不能偏离。把现在职工缴纳的8%个人账户改为名义账户就可以达到较平稳过渡的效果,如果能将个人账户缩小到5%,则社会共济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同时应坚决实施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推进分步式延迟退休年龄,夯实缴费基数,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以扩大缴费基数。

  退休人员缴费不是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必要举措
 
  宋晓梧表示:退休职工缴纳医疗保险费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能起到的财务作用也十分有限,而带来的社会成本可能很大,与中央一再强调的改革要为民众谋利相距甚远,应当慎之又慎。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