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Snow,42岁,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
昂贵与便宜
我有一个小院子,大概20平方米,种了几十种植物,有柿子树、红果树、丁香、梨树,还有月季、雏菊,能吃的有芝麻菜和藿香。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植物,是我从北京奥运公园里采了种子,撒在土里就生根发芽了。
空闲的时候,我愿意坐在院子中间,侍花弄草,看万物生长。我妻子问我,为什么不把树都种起来,别人家的院子已经很茂密了。生命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更愿意慢慢地观察,不断调整品种。就像所有的爱好一样,园艺的重要性也在于“折腾”,而且要能持续地“折腾”。
我今年45岁,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毕业,做建筑师也已经20多年。将来退休了,我最开心的,就是能有更多的时间摆弄花园。
去年我要做一个小手术,就找出了以前的一份商业保险。这份保险是20年前刚工作时买的,寿险与医疗保险捆绑在一起。但是由于医疗险耽误了缴费,保单已经终止了。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寿险续费还可以生效,但是医疗险则不行。于是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个误区我原以为医疗保险会一直延续,但实际是有期限的,恰好在你需要的时候,它终止了。
这时候,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中国的传统是靠子女和家庭养老,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一种契约。但是现在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这种结构就使养儿防老难以为继,尤其是对我们这种“丁克”家庭,更要未雨绸缪了。
养老,就是考虑未来的生活状态。我首先想到的是,再过10年20年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哪些是我现在需要而将来不需要的?哪些资源是将来所必需的?这些必需品的价格是更便宜了还是更贵了?
比如现在,我们的居所可能需要与城市和娱乐更近,但以后我要离医院更近一些,离自然要近一些。随着年龄增长,田园生活对我更有吸引力,这也是我所向往的生活方式。我将来依旧需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工作中,我常会接触建筑工人和装修师傅,我发现他们年龄都比较大,30多岁已经是年轻的了,甚至没有技术的小工年龄都很大。因为这个行业太辛苦,年轻人不愿意干,而且父辈也不希望子女再去干体力活。
中国的人口结构在发生变化,这意味着,未来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会减少,家政、医疗服务的问题可能会更突出,人工会更贵。其实现在保姆的工资已经涨了很多,更不要说月嫂了。另一方面,资源的价格也会发生变化。中国有很多资源成本并没有计算到GDP中,比如水5~6元/吨,用的时候我都有负罪感,确实太便宜了。现在的生活在透支未来,将来这些资源的价格一定会涨起来。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未来我们的生活环境可能会发生逆转:充裕的会稀缺,廉价的会昂贵,容易的会困难,而那些现在高高在上的则会变得平易近人。我想,未来生活成本的构成肯定和现在不一样了。比如现在的年轻人会觉得房子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但也许未来房子会很便宜,而且很充裕,甚至由于开征房产税,大房子开始成为人们的负担,人们也不再期望房价上涨了。没人觉得非要买房子、买了就会升值。
这种变化也包括我的职业角色,我们这个行业也会逐渐走下坡路。现在北京的塔吊也越来越少了,房地产行业将逐渐夕阳化。建筑师可能会逐渐过剩了,我自己会不会坐在冷板凳上?
等我们真正退休的时候,也许面临的是一个和现在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这是我们这代人需要面对的一个系统性的风险。
未来,我想找个性价比更合适的地方养老。我们曾经去加拿大办过技术移民,其实没想清楚去干什么,就是想去玩玩。我发现这种移民政策设计得有道理,他让我在那儿待三年,但如此一来我在国内的生活、工作、职业、关系就都要断掉了,我只能把重心放在加拿大了。这种“移民监”对我们来说没法接受,毕竟中国还有父母和工作,都放不下。于是我们就没有坚持下去。不过我确实很喜欢温哥华,像个小天堂,尤其是住了一个月后,身心全部放下来。清新的自然环境,单纯的人文氛围,节奏更慢,可以停下来欣赏身边的风景。
最终放弃移民和我的职业有关,建筑师在那边很难找到好的工作。事实上,对搞建筑的人来说,没有比中国更大的舞台了。换一个角度,如果那几年时间放在了国外,我们也不会在国内投资房子,从而错过了一轮财富升值的机会,无异于几年白干。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