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2009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截至2012年底,我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大约4.6亿人,基金累计结余高达数千亿元,基本实现了制度的全覆盖。
然而,记者在北京、河北、黑龙江、广西等地采访获悉,这项制度的长期可持续运行,正面临激励政策缺失、资金筹集保障机制缺失、管理监督机制缺失、制度衔接机制缺失等突出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制度建立之初积累的制度红利和正面效应会丧失殆尽,给政府和百姓带来巨额经济损失。
社会养老提前8年全覆盖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让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农村几千年的家庭养老传统模式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在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数量更是远远高于城市。在人口整体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大规模劳动力流动导致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加严重。
专家指出,我国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人口“未富先老”问题更加严重,应对老年化挑战的基础更加薄弱。
同时,大量农村中青年人口流入城镇、年轻人不再依靠父母传承生产技能与生产资料、核心家庭的日益普遍化等因素,使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已经严重弱化,农村老人养老面临严峻形势。
从2009年开始,我国27个省、自治区320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的部分区县开始首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截至2012年底,我国农村居民参保人数达4.6亿人,领取养老金人数达1.31亿人,全国平均参保率接近90%,比原计划提前8年实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