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同样是这个事,记者在医院采访时听到的却是一片抱怨。“现在治疗同一种病的药品,价格相差数倍,都进了医保。以糖尿病患者必用的胰岛素为例,普通型的用一次四五十块钱,贵的要三百块钱,两种药医保都能报,病号当然都想用贵的。但我们如果一直开贵的很容易医保超支。这不明摆着难为医生吗?”一位内分泌科医生发起了牢骚。
他同学所在的医院,就因和医保病号“闹翻脸”上了法庭。当时,那名患者就认为医院在治疗时“缺斤少两”。
在医生眼里,新结算方式让人看不懂的地方很多。“医保病人做肾移植,也按这种人均结算标准来。如果严格按规定,做一个赔一个。”某大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感叹:“包括颈腰椎手术、开颅手术,有些疾病治疗过程很复杂,医疗费用连医生都弄不准,不知医保部门的定额是怎么算出来的?”
医保病人多奖金要泡汤?
为控制医药费用不超定额,医院可谓各显其能。最常用的手段是,将医保超定额与科室奖金、医生护士个人收入挂钩,谁超扣谁。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心脏外科主任说,他们科室分配的医保定额算多的,平均为1.3万元。这个标准对于一般医保病人是够用了,但对重病号较多的心外科,仍然太低了。“像去年11月,我们碰上了几个医保重病号,当月的奖金就泡汤了。”
这位主任还为护士抱不平,因为她们的奖金本来就少,扣了觉得更委屈,很打击工作积极性。“医生本来该一心一意搞技术研究,护士长也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护理病号上,但现在却都忙着查账,忙着研究医保政策、忙着应付医保办检查。”历下区一家三甲医院总会计师说,医保办想降低医疗费,却不从政策上想办法,而把解释医保政策的责任全推给了医生和护士。
这位总会计师还说了网上流行的一个笑话:有个冠心病人,几个月内做了三次冠脉搭桥术。为啥?根据医保规定,搭桥病人最高只补1.1万元,但1.1万元只够搭1个桥的。这个病人需要搭3个,怎么办?病人手术分三次进行,挨三次刀,这样就能保证医保费用符合要求。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