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北京、成都等地的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也相继建立。张雯于是去找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于瑞苓了解情况,这才得知,3年中,北京红十字基金会这个一年只收50元的儿童医疗保险互助项目不仅没有出现亏损,反而剩余保金3000万元。
于瑞苓告诉她,由于没有商业保险的利润分摊,加上儿童大病发病几率本身很低,所以才会出现大量结余。这一项目随后被并入了北京社保,成为北京“一小”制度的前身,北京社保将最高额度从8万元提高到了17万元。
凭着19年的救助经验,张雯觉得这个大病互助基金完全应该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从2009年开始,连续3年,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都通过人大代表提出相关的议案。他们认为,目前全国仅有的20几个地区的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都只针对本省、市户籍的儿童,外来儿童一时还无法救助。
而且,互助金的覆盖率低是大部分城市面临的问题,一是因为该举措不是强制性的保险,二是有些家长认识不够,导致投保率不高。而互助金的覆盖率正是整个项目的关键。
“全国现在有3.49亿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如果把这个人群覆盖到50%~80%的时候,大病儿童就可以有保障了。”张雯说,他们要成为孩子的代言人,把儿童大病互助基金向全国推广。周子君也认为,目前的儿童医疗保险设计显得单一,这个体系应该由多个层级构成,政府主导的医疗保险和慈善救助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形成合力。
“我们在帮患儿筹集医疗费的过程中,家长有时候会耍点‘小花招’,把需要的钱说多一点。不过我觉得完全可以理解,孩子生病之后,大人通常都无法工作了,他们也得维持生活,所以我们会尽量多募集善款,要帮人就帮到底。”张雯说,这样的“欺骗”实属无奈,家长自己也不会觉得舒服。慈善救助虽然能够帮助一个家庭度过难关,但尊严只有靠真正有效的制度去维护。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