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2012年12月26日,上海市召开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大会,闵行模式成为焦点,今后上海公立医院改革将会完全按照闵行模式推开?
沈晓明:公立医院改革我们在推闵行模式。闵行模式的实质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考核机制的改革。但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内容还不止这些,还有投入机制的改革。投入机制的问题在上海基本上已经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了,但是会进一步完善。
日报:未来3年,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的主战场将是区(县)级公立医院,但是现在区县财政收入增幅在放缓,这对区县公立医院改革,尤其是投入机制,会否产生压力?
沈晓明:区县的情况不平衡。财力比较好的区域服务对象比较少,人口是导出的。而人口导入的地区,恰恰是财力比较紧张的。这个问题不是医改特有的,所有的公共服务都存在这个问题,还是要通过市一级层面的转移支付来解决。
日报:关于闵行模式,很突出的一点是药房革命、医药分开,全市层面的医药分开,会如何推进?
沈晓明:医药分开我们现在走了第一步,也就是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但这仅仅是第一步,而且是一小步而已。
医药的分开的目的就是减少医院和医生不良用药的动力,前面的15%只能解决医院的动力,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靠第二步,也就是药品招标体系的改革,才能解决医生开药的动力。不可否认,虽然政府三令五申,但是仍然存在医生开药拿回扣。
我们要实行常量采购、单一货源承诺、招标采购合一的制度。对于某种药,药品招标部门在很多的同类当中只选一种品种,可能会再备用一种品种,然后医保部门通过财政专户直接把药款支付给大型配送企业。医院可以在招标平台上遴选自己需要的医保部门常量采购的药品。
这样药到医院的时候,医保部门已经把钱付掉了,医药代表就没有很大的动力再暗地里塞钱。医药分开我们认为第二步比第一步更加关键,这个改革难度很大,会涉及到一些利益群体的利益,所以我们打算先从少数的几个药开始,慢慢地扩大范围。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